低年级劳动技能课教学对智障儿童康复的作用研究 ——基于培智教育中的个案研究
(2017-09-15 11:17:16)
标签:
教育 |
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
2017年度小课题立项申请·评审表
小课题 负责人 |
王会宁 |
学 科 |
|
学历 |
本科 |
职 称 |
一级 |
||||
年 龄 |
41 |
参加工作时间 |
1996.8 |
工作单位 |
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 |
||||||
手机号 |
13891433772 |
QQ号 |
842439717 |
||||||||
邮 箱 地 址 |
新浪博客网址 |
http://blog.sina.com.cn/hanyu15353519269 |
|||||||||
课 题 名 称 |
低年级劳动技能课教学对智障儿童康复的作用研究 ——基于培智教育中的个案研究 |
||||||||||
小课题其他成员 |
姓 名 |
职 称 |
工 作 单 位 |
||||||||
唐献丽 |
一级 |
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 |
|||||||||
吴红 |
二级 |
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 |
|||||||||
王菲 |
二级 |
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 |
|||||||||
|
二级 |
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 |
|||||||||
选
题
缘
由 |
1、学生自身生活需求 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是蓝田县一所公办九年义务特殊教育寄宿制学校,2016年9月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所收学生以智力障碍为主,教师均是从普校转型而来。目前在校学生40名,送教上门学生128名。所收学生年龄段在7——15周岁,由于蓝田特校是去年刚建成的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因此,大多智障孩子均未上过学。学生认知、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等大多较弱。我们本着让这些残障孩子尽快掌握一些基本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将来能很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 2、劳动技能课程性质决定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落脚点,是陶行知的教学理论的精髓,“做”是核心。本课题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知行统一、手脑并用,注重学生在操作、体验、探究和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改善身心功能,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发展。 (3)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可以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 (4)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 3、可操作性强 对于智障儿童来讲,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多数较弱,直观思维能力相对较好,因此,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让学生参与劳动之中,对于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及肢体康复均有益处。 |
||||||||||
研
究
设
想 |
一、课题解读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通过劳动实践促使我校智障儿童大脑发育,开发智力。 2、智障儿童的学习过多依赖于他们亲身所获得需要的直接经验,特殊学儿童少年通过与具体物体的接触,在生活中尽情的活动与思考。劳技课能完成很多课堂上不能用语言完成的任务。 我校学生均为智障,很多学生只会说单字,而且吐字不清,理解弱,劳技课最直观,也就很容易使智障儿童明白和认识事物。 3、 通过劳技课教学,使学生从低年级开始,慢慢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而将来能融入社会,能立足社会。 (二) 课题研究的价值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让更多的智障学生发展智力、获得基本的生活技能,促进智障儿童身心康复,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以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三、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一班、二班18名培智儿童。 (二) 研究方法 4、个例研究法:通过对18名学生的基本技能的个例研究,进而总结同类现象,归类研究、总结。 5、实验法:注重案例分析,通过个例研究等措施促进培智儿童身心康复。 四、课题研究基本策略 1、确立课题——成立课题组——分析18名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现状——制定研究方案——分阶段开展研究——综合研究。 2、理论指导——实际示范——阶段分析——反思改进——总结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任务的分工。 2、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任务在相关课堂教学中分四个阶段开展研究,并做好各阶段研究任务的分析、小结,及时交流做法并上传相关资料到个人博客。 3、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6月——2017年8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7年9月——2018年5月)对研究个体的基本劳动技能的分析、群体基本技能的分析,制定干预策略、实施方法经验总结、归纳,上传实验阶段的影像资料及阶段性成果等到课题组成员的博客。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6月——2017年7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及时上传个人博客,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课题结题报告一份) 六、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组织机构及分工
1.课题组长:王会宁(教导主任),负责课题的整体管理工作,制订课题研究制度、学习制度及调研课题开展的情况,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参与生活适应课教学实践,并负责整个课题的结题汇报工作;副组长:唐献丽
2.课题组成员:吴红,负责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参与研究生活适应课教学实践,撰写教学随笔,并收集、记录智障儿童有关学习的影响资料);
王菲
,参与教学实践研究,撰写教育教学随笔,随时记录学生成长情况,并及时上报组长,及时上传资料到个人博客。组织每两个月一次的交流活动;毛蒙蒙 课题负责人王会宁:2012年3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2014年1月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她从事工作二十一年,共获省、市、县级荣誉证书三十余项。近5年来获奖情况:2015年12月,省级课题《 以教育叙事为载体开展校本培训研究》 结题并获三等奖,同年9月获得县级校本研修先进个人荣誉,2014年年5月论文《培养学生兴趣之我见》获市级二等奖(市教科所颁发证书),同年6月,县级课题《四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研究对策》获一等奖。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承担“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县(蓝田县)成员之一,连续两年承担县级小学数学教师的学术报告(共做两次,所做报告内容已被县进校统一编辑成册)。 (三)课题组成员的背景和经验 成员1——唐献丽:一级教师,任教18年。现任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具有有很强的领导能力。一直以来积极支持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曾参与县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成员2——吴红:二级教师。任教10年,一直在普校担任班主任。自调入蓝田特校后,担任一年级二班的音乐课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该班智障学生爱护有加,细心入微。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爱好文学,喜欢撰写教学随笔。曾获县级教学标兵、优秀教师、市级光盘大赛三等奖。 成员3——王菲:二级教师,任教14年,现任该校一年级二班班主任,同时担任生活适应课及语文课教学等任务。教学中做到了“四心”,即“爱心、细心、耐心、恒心”,经常配合教研组长做好集体备课、校本研修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教研水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未间断专业能力的提升,积极撰写教研论文、教学设计和课题研究,曾获县级优秀班主任、乡级优秀教师等荣誉。 成员4 ——毛蒙蒙 :二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4年,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现任特校一年级一班班主任兼语文学科教学任务。 (四)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学校硬件设施配套比较齐全,学校有网络平台,有图书资料室。本次课题作为我校重点课题,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为我们提供。学校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参加培训、外出学习的机会。培训、学习、研讨会、交流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的经费学校将实报实销,校领导对本次课题的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我们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进行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性活动。学校将对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同时提供经济支持。 七、预期效果 1、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18名智障儿童的劳动技能及生活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高幅度提高、身心得到康复。 2、形成总结报告,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
|
注:
4.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2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