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艺术:《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赏析
标签:
诗词情感娱乐 |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朝代:唐朝
作者:灵一和尚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作者简介:
灵一[唐](约公元七六四年前后在世)姓吴氏,人称一公,广陵人。(唐才子传作剡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广德中前后在世。童子出家。初隐麻源第三谷中,结茆读书。后居若耶溪云门寺,从学者四方而至。又曾居余杭宜丰寺。禅诵之余,辄赋诗歌。与朱放、强继、皇甫冉兄弟、灵澈为诗友,酬倡不绝。后终于岑山。云一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山野泉水的声音与袅袅炊烟在白云间飘荡,坐在这我深爱着的山里饮着香茶。那岩石上系着的小船也不忍离去,要和流动着的清澈的溪水一起到傍晚。
作品赏析:
士子择水煎茶不仅仅为着口腹之欲,还要在饮茶的全过程中获得某种精神方面的享受。诗的前二句写饮茶,野泉、烟火、坐饮香茶、白云缭绕,一个爱字道出了两人饮茶之乐;后二句写志归,青溪流水,岩下维舟,一幅茶禅境界,两个乐不忍归人。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佛家悟空,道家谈玄。儒者论入仕,佛、道谈出世。灵一法师,既仁且智,兼通三教,为一代高僧。佛家讲寂灭之道,无嗔痴之情,故有四诵、八正道之说,但此诗中却出现了爱此山、不忍去之类的字眼,乍一看犯佛家之忌,有未了之情;细一品,原来话中有话,故弄玄虚。品读全诗之后,其中禅意玄理方才迢递而出,物我两忘。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野泉白云之间,有人间烟火;杳寂寺院之中,有高僧品茗而坐,静中有动,画中有僧,寺中有茶,饮中有乐;画面幽深清隽,但并非清空入骨。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天色已晚,不忍放舟离去,潺潺流水带来无垠的暮色,刻画出一个僧人于山中游览不知归途的景象。但是,这里表现出的是山水与茶禅合而为一的妙景。流连忘返的是个中三昧,不返的是红尘之界、食欲之境。似嗔而非嗔,似痴而不痴,心性澄澈如水,法我两相般若,摆脱名利羁绊的禅音之心,休浴青山秀水的静谧之真,尽在其中。全诗从风景到心境,从禅境到禅理,从画内到方外,层层递进,谈锋机敏,意会而神驰。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佛家悟空,道家谈玄。儒者论入仕,佛、道谈出世。灵一法师,既仁且智,兼通三教,为一代高僧。佛家讲寂灭之道,无嗔痴之情,故有四诵、八正道之说,但此诗中却出现了爱此山、不忍去之类的字眼,乍一看犯佛家之忌,有未了之情;细一品,原来话中有话,故弄玄虚。品读全诗之后,其中禅意玄理方才迢递而出,物我两忘。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野泉白云之间,有人间烟火;杳寂寺院之中,有高僧品茗而坐,静中有动,画中有僧,寺中有茶,饮中有乐;画面幽深清隽,但并非清空入骨。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天色已晚,不忍放舟离去,潺潺流水带来无垠的暮色,刻画出一个僧人于山中游览不知归途的景象。但是,这里表现出的是山水与茶禅合而为一的妙景。流连忘返的是个中三昧,不返的是红尘之界、食欲之境。似嗔而非嗔,似痴而不痴,心性澄澈如水,法我两相般若,摆脱名利羁绊的禅音之心,休浴青山秀水的静谧之真,尽在其中。全诗从风景到心境,从禅境到禅理,从画内到方外,层层递进,谈锋机敏,意会而神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