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屋探源】总仙宫

(2015-02-04 21:39:02)
标签:

杂谈

http://ww3/large/ea44eb37tw1eoxnmvqo1oj20go0b2wfy.jpg

天坛山总仙宫位于王屋山天坛极顶,古称琼林台。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设坛祭天,道教称其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

唐代,天坛顶建有三清殿、东西廊庑、轩辕庙及四角亭、换衣亭等,以三清为主要尊神。历代均有修葺或增建。元初改称“总仙宫”,由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题写宫名,字体端庄雄伟。明正德三年(1508年)增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万历二十年(1592年)增建无极玄穹门,俗呼南天门。延至清初,天坛顶有南天门、三清殿、玉皇阁、王母殿、灵官殿、真人祠及东西配殿共12座28间;东侧下级建有无生殿、十大名医殿;再下级为祖师殿、火神殿、东极宫、火极宫、八仙台、白衣殿以及舍身崖后的老子祠等。这些建筑依山就势,意境深远。清中期之后,王屋山道教衰落。总仙宫建筑因年久失修,加之人为破坏,除南天门保存完好外,其它建筑仅剩断壁残垣或遗址。1980年后,当地群众集资,先后在原址上重建了三清殿和玉皇阁。

无极玄穹门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洛阳万安玉赐建。面广三间(9.70米),进深2.58米。正门高7.20米,系九脊牌坊式砖石结构。券门正面石额上书“无极玄穹门”,背面石额上书“天影竺形”。东西翼门高5.10米,系五脊牌坊式砖石结构。东券门石额上书“福区”,西券门石额上书“灵境”,字迹雄浑洒脱。砖雕三踩斗栱与龙凤雀替,工艺精美。整个建筑古朴庄重,面临百尺悬廑,具有“依悬列宿”意境。

山上现存明清碑碣石刻10余通,具有重要道文化研究价值的有明嘉靖三年天坛修造《白斋道人张太公素行实之碑》、《长春真人仙派传授图》碑刻及“总仙宫”题石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