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隐起文】 蒋焕根古钱币赏析系列

http://s9/mw690/004hVeXFgy6Ry5fid7Od8&690
http://s9/mw690/004hVeXFgy6Ry59MhLy38&690
万历通宝白铜隐起文钱币考略
推出一座明代墓葬。推出一块墓志铭,材质为青砖正方形,尺寸大约 为30公分左右。隐约看见天启年几个大字,书体皆为楷书,红色文字为朱砂用料书写。可惜的是,其它文字已被 施工机器破坏。后来从工人手中购得一枚钱币,回家清洗时意外发现, 这是一枚白铜钱,该钱厚重直径25毫米,重5点84克,厚2毫米,面文为万历通宝光背,钱文为稀少的隐起文。 该钱文字高低不平,四字均挤阔,笔画时隐时现。看是随意但是却很洒脱。 笔画中满含韵味耐人追思。 的钱币图册,也没有找到关于万历通宝白铜隐起文的只言片语。古代 造钱多以铜锡为材,以青铜钱币为主。偶有白铜钱出现,也是工匠在铜 锡的配比上存在误差,只能称为白钱,而不是白铜钱。隐起文现象在高 古钱币当中出现的很少,只有及个别五铢钱有隐起文的现象。铜锡合金 铸造青铜钱币的历史,自商周一直延续到后朝的明代大中宣德时期。自 大明嘉靖到崇祯,大清到民国时期,铸币材料改为铜锌配比,成为黄铜 钱。偶有青铜钱币出现,白铜钱出现的少之又少,更是凤毛麟角。明代 铸造白铜钱币,只有嘉靖天启二朝,皆为样钱或母钱范畴。也就是说: 明代白铜钱是官局故作之品。这枚钱币有两个定性:其一,可以推断为 后期天启年补铸,其二可以断定为万历时期遗留至天启年间,主人去世 该钱随之作为殉葬品而入土。 脱谱钱币。隐起文这个钱币现象从元代至晚清民国的嗣统通宝皆有,以 太平天国嗣统通宝为隐起文样本,显现了隐起文的文化艺术价值书法价 值很高。笔者的这枚万历通宝白铜隐起文钱币的出现,填补了明代货币 史没有隐起文钱币的空白。也增进了泉友对万历年间白铜钱币的了解。 因为黄铜容易生锈腐朽而变形。以铜锡合金铸造的白铜钱币,不易生锈 钱体韧性强,更能体现隐起文这个美丽的书法现象。这也充分证明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独具匠心智慧过人的灵秀之气。以上渺言恐有不妥,还请行家赐教。 |
前一篇:【大中通宝背北平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