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二)浅谈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2016-07-22 12:05:19)
融插图于语文教学之中,就能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简单的线条把课文的内容表现出来。所以插图和课文密切的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简单的绘画,使学生对画中的事物产生联想,感到惊奇,产生兴趣。这样富有情感的认识能激发学生大脑的活动,使学生通过画面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表现出来,也就是把学生带到课文中。
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利用学生对图产生的好奇心及新奇感来激发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看图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观察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学生的兴趣浓,积极性高,求知识的欲望足,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学生就会自然的,顺利地接受。因为此时学生的大脑正处在高度兴奋时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教学方法上,又能把单纯传授知识的教法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能发展智能的教法。把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的方式,也就是把抽象的文字变为只观图象。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乐趣,不看做负担,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就比以往老师强迫学生去学,推着学生去学强得多,效果也好很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学习上没有了学习的压力,心理上也就消除了紧张感,使学生在兴趣中得到知识,又能在快乐中成长。大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一.根据课文说明绘制插图,可以使抽象,生硬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易于理解。例如《詹天佑》一文,在隧道开凿的两种方法绘制两幅简图,先指导学生具体的观察,细致的观察使学生获得更多感情形象后,再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地进入文章的情景中去了,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通过绘制的简单插图,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图象,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带到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更使学生懂得了开凿不同隧道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及各自的优越性。而且领悟到了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高度智慧和才能。
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采取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的办法和中部凿井法,以及设计“人”形铁路。这是本文的难点所在。书中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由于通过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从而突破了难点,这就是好比给学生搭了一个桥。学生很顺利了解詹天佑的高度智慧和才能。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了解与认识,通过观察联想,变未知的事物为已知的事物。故讲课文恰当地利用插图是及其必要的,可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课文。
二.根据故事意境绘制插图
融绘制插图于古诗之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古诗的重点在于理解诗句的意思和体会诗的意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认识能力低,进行意境教学是难点,为了突破教学上的难点,首先要注意教法上的直观。不仅教师语言上的直观,还要恰当的利用绘图,通过对绘图的观察,联想,把孩子们带到古诗的意境中去。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例如:教学《暮江吟》一文时,把“黄昏江景”和“夜晚江景”绘成两幅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这样学生就会顺利地进入了诗的意境。更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学生难于理解,是关键词。抓住这个关键词,让学生观察插图,师再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黄昏霞光洒脱江面,金光闪闪,就像再江水中铺撒一层霞光一样,学生就会理解“铺”字,且理解诗句意思。更能理解作者所描述的黄昏江景美丽的来。而且领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也学到了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又如教学可怜九月初三夜,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就自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而然的体会到诗人被大自然的奇丽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再不知不觉中,日落月出,夜色降临了
,这一意境。所以古诗中利用绘制插图,能够培养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还能培养学生美的情趣,利用插图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把插图融于语文中,可使学生通过图来帮助理解文字,借助文字又能了解图面,恰当的利用插图就如加梯子一样,起到一个跨越作用,学生的印象深刻,可帮助学生直观欣赏事物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教者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兴趣中获得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能轻松地完成本教学内容。因此,恰当运用绘画手段能更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