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链接:红楼女儿爱听戏
曹雪芹在他的著作《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说:“至二十一日,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俱有。”书中所写的贾氏大家族,从耄耋老人到少男少女,都特别喜欢看戏,逢年过节要演戏,祭祖祝寿要演戏,就连姐妹们在园中小聚也要唱上几段戏词。宝玉和姐妹们对剧本十分着迷,宝黛花下共读《西厢记》如醉如痴,行酒令时黛玉脱口而出戏词,宝钗肚子里的戏词更是如数家珍。听戏、点戏、品戏,在大观园里是常见的娱乐活动。
说字:木橛为“弋”
弋与“戈”字形相近,但二者的来源和意义没有丝毫联系。“戈”源于古代的兵器,而“弋”源于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木橛。“弋”是象形字,本义指木橛、木桩,《玉篇》对它的解释是:“弋,橛也,所以挂物也。”其实,木橛的使用相当广泛,不仅可以钉在墙上挂东西,也可以钉在地上拴牛马,还可以系上细绳当飞镖使用进行渔猎活动,甚至建宫殿、修道路时把它插在地上确定位置和走向。“弋”与“戈”形体相近,江西有个弋阳县,有人误为戈阳县;弋阳县有个戏剧曲调名叫“弋阳腔”,有人就误为“戈阳腔”,均应注意。
话句:南昆北弋
昆弋两腔,流行于明末清初,它要求戏曲艺人既唱昆腔,又唱弋腔,否则就不够搭班资格。昆腔,又称昆曲,相传江宁织造郎中曹寅(曹雪芹的祖父)热爱昆曲,在织造府里培养了家班,经常演唱。金埴《巾箱说》记载,康熙四十三年(1704),曹寅组织了一次盛大的《长生殿》演出,特地把作者洪昇请来,奉于主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凡三昼夜始阕。”正由于昆曲家乐兴盛的局面,所以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用文艺笔调描写了梨香院家伶大演昆曲的盛事。弋腔,也叫弋阳腔,其音调高亢豪放,流行区域达到相当于今之南京、北京、湖南、广东、福建、安徽、云南、贵州等地,同时又善于与当地语言和民间曲调相结合,产生了不少新剧种。当时曾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
金陵汇文学校 王晓庆 编写
汉字南京
主办 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金陵晚报社
承办 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协办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互动 金陵晚报官方微信
@金陵晚报 官方新浪微博
投稿邮箱hznj@jlw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