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电镀手机壳供应商广丰达小编认为:清洗是电镀工艺操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无论是镀前清洗还是镀后清洗 ,都会直接影响金属镀层的质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多只注重电镀槽镀液成分、参数的变化,往往忽视了工件的清洗,据统计三分之二左右的电镀质量故障都与清洗水质及清洗过程有关。
http://www.gfduvjg.com/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50625/20150625101319_1288.jpg
1、清洗的注意事项 :电镀清洗用水的水质要求非常严格。工序、工位或镀种不同,所采用的水质也大不相同。工序用水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前处理清洗用水对水质要求不是很高,一般自来水(电导率《500uS/CM)即可满足要求。
2)进镀槽的前一道水洗最好采用纯水 (电导率《20uS/CM)),特别是化学镀镍前的清洗须采用纯水洗。因为一般自来水中含有过多的钙 、镁离子或铁离子,这些离子一旦被带入镀液 ,容易使镀液产生沉淀;或带入异金属离子。
3)从成本考虑,出镀槽的第一道水洗最好采用纯水,这样可以使浓度较高的第一道清洗水实现回收再利用:当主槽中液体不足时,可以将该清洗水直接加入主槽,从而降低成本及重金属的排放量。
4)表面处理完毕后的最后一道清洗水,应符合 HB 5472—1991《金属镀覆和化学覆盖工艺用水水质规范》中规定的清洗用水标准。这样清洗后的零件才不会留下水迹、斑点或影响镀覆层质量的杂质。各镀种的清洗用水,配液用水标准可参照 HB 5472—1991标准。注意用反渗透设备生产纯水时产生的副水是不能用于电镀清洗的。
2、温度:工序或镀种不同,清洗用水的温度就不同。碱性溶液除油后应采用60度以上的流动热水清洗为最佳。工件在碱性溶液中除油后,表面油污遇冷水后会凝聚在工件表面,使清洗不彻底;同时对下道工序的酸洗造成很大的浪费,因为酸除了去锈活化工件表面外,其中一部分还必须中和工件表面残留的碱液,且易产生挂灰等。采用碱性电镀液电镀的工件,镀后清洗时应采用流动热水进行清洗最好。镀锌后的工件,需在60度的热水中浸泡,才能将工件表面残留的镀液彻底清除;否则钝化后生成的钝化膜会将这些物质牢牢地包裹或夹杂在钝化膜中,导致白钝或蓝白易发黄,降低工件的耐蚀性能 。
3、电镀过程中清洗的注意事项:电镀后的镀件,在干燥前最好采用热纯水烫洗,提高镀件的温度,可使镀件脱水速度加快,有效防止水迹或水斑的形成,对于镀镍件,还可以有效防止黄点(锈点)的产生。镀锌钝化后的工件应采用不超过60度的热纯水进行烫洗,这样不但清洗得更干净,而且可使膜层封孔,提高膜层的耐蚀性能。对于有砂眼或细小盲孔的工件,应采用冷水交替的方式进行清洗,这样有利于提高水对砂眼等处的渗透,使这些部位的溶液与清洗水进行充分交换,使砂眼内部的溶液全部流出。
除水质和温度外,细节也很重要,清洗时应采用流动水洗,采用死水清洗时清洗水的浓度会越来越高到后来不但起不到清洗效果,反而会使镀件越洗越脏。可采用逆流流动水漂洗 ,但应注意水流在清洗槽中不能短路。对于非流动水洗 (最后一道纯水洗),也要经常更换或不断补充新水才能达到清洗的目的,利用喷淋或超声波振荡的机械性能,强化清洗效果。
以上文章可能有讲得不全或者片面的地方,欢迎各方高手前来吐槽。
想了解更多关于UV电镀手机壳的相关资讯请点击《镀镍液中铜杂质的去除方法 》。
本文转载自广丰达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fduvjg.com/article-59-490.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