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第五讲父母与孩子的冲突
(2018-04-13 22:01:59)
标签:
教育情感育儿健康 |
分类: 精神分析 |
第五讲:父母与孩子的冲突
曾氏语录:
1.
2.
3.
4.
5.
6.
7.
Note:
1.
1.1
1.2
e.g. 强迫性的洗手,想洗掉的不是脏,是道德上的堕落,因此洗手是一种象征;一种超我的在潜意识的惩罚;
1.3
2.
2.1 恐怖是对热爱的掩饰;
3.
4.
4.1
4.2
(如果完全没有焦虑,就是人本主义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就会丧失创造和生活的活力,这也是马斯洛说的自我实现的人的危险的地方。所以,一个人没必要把自己搞的太完美,太完美就丧失活力了。完美主义的人他们有个特点就是很懒。)
5.
6.
所有的情感都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感受,另一个是跟这个感受捆绑的认知。情感≠情绪;
6.1
6.2
6.3
6.4
6.5
a无感觉,有认知;感觉被压抑到潜意识里面去了。引导词:“能不能描述一下你这种感觉?你的情绪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他说这可以理解,这说明他还是在认知层面。
b高度合理化、情感隔离;引导词:“你说这个话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如果感受和认知,两者都被压抑了,而只有生理反应了,有这种情况吗?曾奇峰:有,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有很多人,比方说他只是感觉到自己的头疼,却没有相应的情绪反应,更没有认知,隐匿性抑郁症就是这样的表现。在中国有百万之多。只有生理反应而没有任何的情绪或者认知的这种变化。)
6.6
6.7
7.
7.1
7.2
7.3
弗洛伊德的文章,《哀伤与抑郁》里面说:在我们面临重大丧失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哀伤,我们越能够充分的哀伤,我们就越不会得抑郁症。
本讲小结:
1、强迫性的仪式行为是性行为的替代。
2、原始焦虑,在人格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这个水平。
3、成熟的焦虑,发展到神经症水平是健康的。
4、是完全没有焦虑的,所谓人本主义说的自我实现的人,他们的毛病就是丧失创造和生活的活力。
5、不恰当的情绪,一种是过度反应,另一种是对情绪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