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陋室铭》课后阅读问答题

(2014-12-23 16:42:35)
标签:

初中学习

分类: 语文学习初一

1、“仙”和“龙”比喻什么?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什么?

答:“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

2、文章的标题是“陋室铭”可是开篇却从山和水写起,有关山和水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以“山”和“水”比喻陋室,以“仙”和“龙”自比,意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语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4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突出了陋室的的什么特点?
答:本文主要从陋室周围的环境,室主人的日常交往,室主人的生活情趣三个方面来写陋室的。着力突出了陋室的清幽雅致和室主人的高雅脱俗,以及生活的恬淡自如。
5
、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加以赏析。
答:这一句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工整,音韵和谐。采用一“绿”、一“青”两个形容词,色彩搭配协调,给人以清丽淡雅之感;同时采用一“上”、一“入”两个动词,具有拟人化的色彩,突出了景物的生机与活力。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表现了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故事为重、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的鄙弃,以及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7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前两句是从正面写,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后两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在此引用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答:作者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都要干出一番成就。

9、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用”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答:作者意为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句话是全文的点晴之笔,以此作结,更有雄辩的力量,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论点“惟吾德馨”。

10、请结合原文分析,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托物言志。作者以山和水比喻陋室,极力强调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1、本文的题目为《陋室铭》,意思是为陋室作“铭”,但是论证的主旨却是“陋室不陋”,这样写不矛盾吗?有什么深意?

答:不矛盾。这是一种反向立意的写法。本文不在于写陋室本身,而是托物言志,借对陋室的描写来表明自己的志趣、志向。所以巧妙地将此文的主旨立意为陋室不陋——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以此来说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可以使“陋室”变得“不陋”。

12、“文如其人”,通过本文对陋室的描写,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作者虽遭遇不幸,仕途坎坷,但才华横溢,博学儒雅;虽身居陋室,却有着宽广的胸襟,能够淡泊名利,有着傲岸的节操和高尚的品德。

13、本文在写陋室时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正反虚实互相照应,相映成趣,请从文中找出两处虚实相映的结合之处。

答:()实写:谈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你对作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种交友方式有什么看法?

答:示例一、我认为这种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和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二: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