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一场大梦
(2023-12-15 09:01:51)
标签:
西江月世事中秋北望 |
分类: 2023年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公元1079年,因对王安石变法不满的牢骚话,苏轼被新党抓住了把柄。他们指责苏轼,愚弄朝廷,包藏祸心。接着通过翻查苏轼的诗集,他们从中挑出隐含讥讽新法之意的句子。一时间,苏轼成了朝堂上人人喊打的对象。
公元1079年7月,苏轼上任湖州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押解往京师。20天后,苏轼被押解到京城,关进御史台的大牢中。御史台的四周遍植柏树,树上终年栖居着许多乌鸦,所以又被称为乌台。
实际伤害苏轼的人多,救他的人也多,其中就有苏轼的两大政敌,变法派前后两大领袖王安石和章敦。对苏轼的指控中,有一项罪名是叛逆谋反,证据是他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宰相王珪以此构陷苏轼大逆不道,有不臣之心。
众人的救援终于起了作用。在监狱中度过了三个多月后,苏轼终于等来了朝廷的判决,他被贬往黄州任团练副使。
由于是犯官身份,没有官舍居住,初到黄州的苏轼只得暂时借住在一座山间旧庙里,这就是后人熟知的定慧院。在出狱后以及初到黄州的日子里,苏轼写给朋友的信件一封都没有得到回复。“乌台诗案”给苏轼带来了打击,远没有结束。孤立的生活,无法填补的精神空虚,对于天生热爱社交的苏轼来说,痛苦感不亚于遭受刑罚折磨。
乌台诗案断送了苏轼的仕途,浇灭了他致君尧舜的报复。初贬黄州,苏轼尚在盛年45岁,正是施展政治理想的黄金时间,却被放逐到这个文化落后的江城蛮瘴之地来,每日除了三餐一宿,没有任何事情可做。时间确如江水滔滔,不舍昼夜。眼睁睁看着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苏轼恍然慨叹,自己的生命正在被一把无形的利剪,一节一节地剪落。
谪居黄州的第二年中秋,苏轼对月独酌,节序带来时间流逝的警觉,令他深感胁迫。酒入愁肠,苏轼写下了一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