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泰州——城北新华巷—俞氏住宅【市保】20151014

(2018-01-17 12:26:40)
标签:

文化

杂谈

俞梅

俞氏住宅

分类: 水城泰州

【名称】:俞氏住宅
【级别】:泰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二】,1988年立
【年代】:清·康熙

   俞氏为明清泰州的名门大族,家族中有多人曾中举出仕。俞氏曾建造了泰州史上的名园:渔壮园。后毁于火灾,俞氏遂与今址建造了俞氏住宅。
   俞氏住宅很好找,位于新华巷1号。至今还有俞氏后人居住于此。前两年央视鉴宝栏目来到泰州,由俞氏后人带来的俞铎康熙五年书法轴,获得“泰州民间国保”的称号。

   俞氏为明末清初泰州四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明永乐年间,俞姓家族由苏州迁泰州北关外。康熙初,俞锦泉曾候选内阁中书(清代官名,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俞锦泉的儿子俞梅,也是清朝初年泰州城颇有名气的大才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分校《康熙字典》等书,著有《治河方略并图说》、《孔子家语订正》、《梦馀集》、《历朝诗雅》等。
   俞宅先在泰州下坝地区施家湾河西,宅内有花园,名“渔壮园”。据文献记载:康熙初,泰州的戏曲爱好者俞锦泉、王孙骖、陈端、朱光岩等,皆拥有家班。其中以俞锦泉的家班最为出色。俞家蓄有“女部”(即家班)百余人,建“舫亭”、“流香阁”专供演艺,并拥有庞大的歌舞船,经常去扬州、兴化等地演出。孔尚任曾有诗咏其家班“俞君声伎甲江南”、“粉白黛绿不知数”。俞氏本人甚爱交游,精音律工诗,擅南曲、北曲,能司鼓吹笛。当时的文化名流冒襄、孔尚任、黄仙裳、邓汉仪、杜于皇等均为其座上客。其时孔尚任正留滞泰州撰写《桃花扇传奇》二稿,写作中,曾得俞氏指点,并由其家班试演。

   俞铎字天木,南直隶扬州府泰州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顺治九年(1652年),登壬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顺治十三年,改江南道监察御史。此后巡按宣大等地。

http://s13/mw690/004hikidzy7fW8QMqV6fc&690
  旧版文保牌牌。
http://s6/mw690/004hikidzy7fW8QTZfT55&690
  
http://s13/mw690/004hikidzy7fW8R1o0kbc&690
   海陵区所谓的一巷一景,和新农村一样刷白墙已经祸害到新华巷了。
http://s16/mw690/004hikidzy7fW8R6H398f&690
   俞氏住宅的大门已残缺。
http://s3/mw690/004hikidzy7fW8Rc9k6f2&690

http://s7/mw690/004hikidzy7fW8RhehE46&690
  门牌
http://s2/mw690/004hikidzy7fW8Rn52p41&690
   门前的一对石枕,有泰州当地清中早期石枕厚重的特点。
http://s13/mw690/004hikidzy7fW8Rt73u5c&690
  花草纹
http://s4/mw690/004hikidzy7fW8RyQ0z33&690
  仙鹤图
http://s6/mw690/004hikidzy7fW8RE8VT35&690

http://s8/mw690/004hikidzy7fW8RJy5Nd7&690
   从门缝可窥见俞氏故居的仪门,保存不是很好,而且已被封堵加建。
http://s12/mw690/004hikidzy7fW8RPLTldb&690
   砖雕门楼只存有万字无边忍冬草纹。
http://s5/mw690/004hikidzy7fW8RUxiQa4&690

http://s1/mw690/004hikidzy7fW8S1wBie0&690
   
主体建筑朝南,有大门、仪门、照厅、厅屋及厢房等,青砖小瓦,硬山屋面。大门面巷3小间,门下有方形小石鼓,上雕牡丹、仙鹤图案。门内梁下有彩绘天花板,花板上残留彩绘祥云、飞鹤花纹。过门厅是一小天井,迎面是砖砌照壁墙。墙上部有一行组精美的连续不断的“万”字砖雕图案。从小天井向南转而西行是仪门。原仪门两侧安有圆形石鼓。进入仪门到大天井,天井南为照厅,北立面当心间花格长窗,两次间花格短窗。天井北与照厅相对的是正厅,屋面坡度平缓,从上而下呈下弧的弧形屋面,自然流畅,圆作抬梁式木结构,3间7桁,当心间5架梁,前后各加1道单步梁,每根柱下部均接有高50厘米的短柱。
http://s14/mw690/004hikidzy7fW8S7ZsV1d&690
  据俞氏后裔云,是因为建房之初,受当时制度的约束,不能建超高等级的住宅,而用较短的柱子,建成矮矮的房屋,后来制度不严了,重修时将每根柱子下部垫高。也有可能是,由于年代久远房屋大修时,发现下部有些柱头腐烂,全都加接一节所为,但此种做法在泰州古民居中仅此一例。厅屋与照厅西侧有1间面东的厢房,照厅东南角有古井1口,现被砌入室内。照厅东隔一小巷,尚有一排4间附属用房,厅屋东侧与大门照壁之间,后加建便房2间。厅屋后有2层木结构楼屋一座,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毁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