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州古迹——青果印象—刘氏宗祠【市保】、东下塘20141006

(2015-11-09 12:12:40)
标签:

杂谈

文化

青果巷

东下塘

刘氏宗祠

分类: 美好江苏

 

【名称】:刘氏宗祠

【级别】: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四】,2008年立

【年代】: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

 

   在青果巷历史街区的范围内有一条叫东下塘的沿河巷子和青果巷隔河相望。东下塘是一条约1公里的小巷,虽然属于历史街区但是保存的古建数量很少,1公里的沿河古建只剩100多米。其中省保杨家戏楼,市保刘氏宗祠,历史建筑张宅3处文保和数处古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下塘的东端,少数在中端。而因为东下塘修路被堵,所以我只看了东端的古建。

   2013年东下塘地区就已经被征收了,所以我去的时候看不到什么居民了。对岸的青果巷正在整修以待客,但一岸之隔的东下塘任其长草。个人觉得人如此好的环境两岸联动发展不是很好嘛。

 

    东下塘,位于城南厢,琢初桥至弋桥河南岸,与青果巷隔河相望。旧时从弋桥至乌衣浜,称虹桥街,中间有乌衣桥,原为虹桥。沿河岸有三将军弄、孝弟祠、刘氏宗祠、淘沙巷等。乌衣桥之河北,通南邗沟荆溪,河南岸茭蒲巷设有“官摆渡”,通青果巷。 

http://s6/mw690/004hikidgy6WOtXLhzL05&690
   文保牌牌。

    刘氏宗祠位于市区东下塘东段,建造年代约在1865年前后,坐南向北,为一组清代建筑群,有楼、平屋多间,硬山造式,原有房屋三进,现存建筑前后2进及天井东西两端的厢房,均是硬山式砖木结构。
http://s9/mw690/004hikidgy6WOv4Agdy48&690
   头进厅屋6楹3间平屋,高架梁,屋面高正脊及东西山墙上端风火墙保存完好,中间门厅前檐青砖叠累,超檐气势不凡,墙门依旧保持原有风貌;后进6楹3间二层楼房;两端厢房均为5楹2间平房(原作享堂之用)。宗祠原有堂屋(正屋)3进,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尚存第二进厅屋的前檐墙,其中间遗存的雕砖门楼,甚为精美瑰丽,大约于上世纪90年代被拆除消失。第三进雕花楼已于2008年初拆除。
http://s8/mw690/004hikidgy6WOtWzmMD87&690
   精美的檐头。
http://s1/mw690/004hikidgy6WOtWPRCg00&690

   刘氏宗祠建筑高大,构件精致,天井墙壁上曾嵌有晚清名将彭玉麟(彭玉麟(1816-1890年),字雪琴,湖南衡阳人,清末湘军将领,历任水师提督、兵部尚书等官职。工绘画,尤擅画梅)的4块梅桩石刻,今尚存二块,移至红梅公园冰梅石柱两侧。

http://s1/mw690/004hikidgy6WOu8QJ1ea0&690

   门厅的东西都有边墙,成八字形,每一面墙上都开门,感觉之前被用作了仓库一类的建筑。
http://s5/mw690/004hikidgy6WOtX4UDid4&690

http://s15/mw690/004hikidgy6WOtXp7bMbe&690
   正门前有三条竖排的石条,上面都有印痕。
http://s3/mw690/004hikidgy6WOtXwpl812&690
   常州不少古建在门两边都有这样的一块石雕,但叫什么名字还真不知道。
http://s16/mw690/004hikidgy6WOu8EOAv9f&690

   常州刘氏,儒风蔚然,名流辈出。早在唐代,就有官至弘文馆直学士、中书侍郎人称“北门学士”的刘祎之。至明清两代,刘氏科第不绝,出了22个进士,23个举人,特别是在清朝,更出了内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直隶总督兼征西大将军的刘于义和任兵、户、刑、吏4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的宰相刘纶及经学家、常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的刘逢禄,近代则出了一代美术大师刘海粟等名人
http://s3/mw690/004hikidgy6WOu9e5zQa2&690
   “志德堂”吴氏家族的堂号。
http://s13/mw690/004hikidgy6WOua57J23c&690

http://s10/mw690/004hikidgy6WOuat4Wla9&690
   在河边看到了这座古井,感觉之前还是有人用的,只是后来人走井封。
http://s13/mw690/004hikidgy6WOuaIlli7c&690

http://s8/mw690/004hikidgy6WOuaSJh587&690
   在刘氏宗祠的东边有一排民居,根据资料不是刘氏宗祠的房子,再看嵌的堂号,是吴氏的宅邸。
http://s11/mw690/004hikidgy6WOwjwlgC0a&690
   精打细磨的青石基墙,看着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宅子。
http://s14/mw690/004hikidgy6WOudbdWRad&690
   “两宜堂”是陈氏家族的堂号。


http://s5/mw690/004hikidgy6WOufwI4Y94&690

   斑驳的观音兜。
http://s12/mw690/004hikidgy6WOudQNCjfb&690

http://s6/mw690/004hikidgy6WOueyXaZ25&690
   东下塘13号一座相当零落的常式门楼。
http://s9/mw690/004hikidgy6WOuePaPKb8&690
   门楼上的灰塑掉的只剩一点点,但是主体结构比较完好,这样一座门楼也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到门楼后面的砖块是怎么砌的。http://s9/mw690/004hikidgy6WOtTHIXC18&690


http://s10/mw690/004hikidgy6WOtUxwal59&690

   又一座门楼可惜被改建的只剩墀头还看的出来。

http://s2/mw690/004hikidgy6WOtUVe4V01&690

 

http://s15/mw690/004hikidgy6WOtUHWCG4e&690

    一对门枕石被嵌在墙上。

http://s16/mw690/004hikidgy6WOtW822rdf&690

 

http://s5/mw690/004hikidgy6WOtVGJUg74&690

 

http://s1/mw690/004hikidgy6WOtVUslW70&690

 

http://s3/mw690/004hikidgy6WOtU1taa42&690
   记得这是在西边的一栋古宅的第二进,也是东下塘少有人居住的古宅。http://s6/mw690/004hikidgy6WOtUgQcda5&690
   内部比较凌乱,高大的菱格木扇门尤为显眼,简素古朴,有一种时代的震撼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