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点—卢氏盐商住宅【国保】(一)20150530
(2015-07-24 13:28:02)
标签:
康山
文保
盐商
杂谈
卢绍绪
|
分类:
烟雨扬州
|
【名称】:卢氏盐商住宅
【级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七】,2013年立
【年代】: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
在盐宗庙的左边就是卢氏盐商住宅,由此可看出卢氏古宅的地位尊贵,卢绍绪在盐商中的巨大财力和地位。当然其住宅确实是扬州面积最大,占地面积最广,屋宇数最多的,是扬州清晚期盐商住宅之最。今天我们看到的康山街22号其实只是卢氏盐商住宅的主宅部分,占地7000平方米左右;而其街对面原有康山街41号宅,为栈房约3000平方米左右,可惜现在栈房已不存。
5.60年代陈从周先生来扬州调查园林的时候曾到过卢氏古宅,对它的建筑溢于言表,并且测绘了相关数据。然而因为古宅一直作为工厂在用,存在这安全隐患,在1981年的时候熊熊的大火吞噬了古宅最珍贵,最精美的前四进,从此古宅毁于一旦,着实令人可惜,好在是大火没有烧毁墙体,而且之后貌似也没有在原址重建楼房,一直就荒废着,直到06年市里面打造运河相关文化的时候,结合陈从周的相关图纸重新修葺了卢氏古宅,才使这一重要的古迹重现人间。
1873年,卢绍绪只身离家,从江西上饶到了扬州。先在扬州两淮盐运司下的富安盐场任盐大使。以后弃官经商,经营盐业,陆续发展到四个盐店,每店约有三五十个制盐的灶。后又由制盐发展到运盐,到1903年达到经营顶点,拥有家产约四十余万元。
卢绍绪以八千两银子用卢庆云堂名义购得康山街南北两块空地。在此建造七开间房屋七进,占地十余亩,间、厢、披、廊、亭合计二百余间,前后走廊十三道,大小天井十七方,建筑面积合计4000余平方米,光绪二十年开始建设,历时3年建成,共花费银子七万八千余两,为晚清扬州住宅之最。
http://s1/mw690/004hikidgy6U0HVFapi30&690
文保牌牌。1962年的第一批市保,其重要价值可见一斑。可是后来其最精华的部分都被烧毁了,但是貌似直接升格成国宝单位的,在扬州也是比较少见的。个人认为升格成省保就蛮好的了,卢氏古宅一下子就升格成国宝水份有点大啊,主要还是国宝大运河的原因吧,但是其是独立的一个文保单位,并不是属于国保大运河下的文物点,说明其地位还是比较重要的。
http://s12/mw690/004hikidgy6U0HTNVHBfb&690
世界文化遗产牌牌。
http://s14/mw690/004hikidgy6U2aY5LJ37d&690
http://s16/mw690/004hikidgy6U0HU4CzZ4f&690
http://s13/mw690/004hikidgy6U0HW6CxCcc&690
卢氏盐商住宅大门,如此规模的砖雕门楼大约在扬州只能算是中等左右,比其高大精美的门楼还有数座。
http://s8/mw690/004hikidgy6U0I6yZw387&690
现在的古宅是作为精品淮扬菜餐厅用的,一路上都有这样的指示牌。
http://s16/mw690/004hikidgy6U0HTydX17f&690
气派的古宅外墙,在墙基的一周都是用的汉白玉当垫脚,也算是在扬州的古建里等级比较高的一种了。
http://s2/mw690/004hikidgy6U0HVVTNv41&690
http://s14/mw690/004hikidgy6U0HTellP3d&690
古宅西边山墙。卢氏盐商的康山街22号宅,前至康山街,后抵羊胡巷大约有190米长。
http://s14/mw690/004hikidgy6U0HWoeF7ad&690
大门的石枕,扬州很普通一种样式,而且也被磨平了。
http://s4/mw690/004hikidgy6U0HWF9jtd3&690
http://s8/mw690/004hikidgy6U0HWUMAv17&690
http://s10/mw690/004hikidgy6U0HXch5f79&690
http://s2/mw690/004hikidgy6U0HXq7mx11&690
http://s15/mw690/004hikidgy6U0Ik2Syqde&690
http://s11/mw690/004hikidgy6U0Ijg8emca&690
福祠,这是我在扬州见过的最大最精美的一座福祠。
http://s2/mw690/004hikidgy6U0IjpgQxe1&690
而且这座福祠跟其他福祠有一处不一样的,在福祠的下面还有一个貌似是土地公的形象。
http://s2/mw690/004hikidgy6U0IkcLFn21&690
http://s13/mw690/004hikidgy6U0IHYye03c&690
卢氏古宅的壁墙是扬州现存面积最大的。
http://s13/mw690/004hikidgy6U0IjAHKI8c&690
http://s4/mw690/004hikidgy6U0IjMcQX33&690
一般古宅的间数和门扇的个数都是单数,可是这边的木门是4间的,而且是这样的一个样式,我以为是后来修复的时候才改成这样的,但是在陈从周先生的书上看到,在以前就是这样的。
http://s13/mw690/004hikidgy6U0IEHF2Qfc&690
http://s8/mw690/004hikidgy6U0IF3zuLf7&690
古宅左边的火巷。
http://s16/mw690/004hikidgy6U0IsIFpJbf&690
二进的砖雕门楼,二进的门楼要比一进的门楼保存完整的多。
http://s7/mw690/004hikidgy6U0Iky7l4e6&690
http://s14/mw690/004hikidgy6U0IkKNYNcd&690
http://s5/mw690/004hikidgy6U0IkY8pC34&690
http://s16/mw690/004hikidgy6U0Ilqzufdf&690
http://s4/mw690/004hikidgy6U0IlFH2zd3&690
http://s5/mw690/004hikidgy6U0IlWIPa14&690
第三进,从天井看面阔只有三间,但这一进实则是面阔七间的大厅。里面非常大,重建依然是用的楠木,现在是作为包间用,偌大的大厅只放了一张大圆桌,真心奢华。只是过了饭点这些大厅就会关闭。
http://s16/mw690/004hikidgy6U0In3ntl4f&690
八角门,墙砖有些异样,应该是当年火烧的遗迹,貌似当年的大火烧毁了木构,其墙体还是保存完好的。
http://s8/mw690/004hikidgy6U0InfSirc7&690
由于有墙隔开,所以在进与进之间的两边都有一处小庭院,都被设计了一番,完全是扬派园林的简约风。瓜子黄杨,湖石花台,鹅卵石墁地。http://s16/mw690/004hikidgy6U0IEwbin9f&690
http://s1/mw690/004hikidgy6U0ICdAnCc0&690
http://s13/mw690/004hikidgy6U2bSw8by6c&690
http://s16/mw690/004hikidgy6U0ICZOdpff&690
http://s1/mw690/004hikidgy6U0IDcM5Wc0&690
什锦纹花窗。
http://s6/mw690/004hikidgy6U0IDzZvD75&690
博古纹扇门
http://s9/mw690/004hikidgy6U0IEerMYd8&690
http://s12/mw690/004hikidgy6U0IBtvwn3b&690
第五进与第六进之间,第五进和之后的建筑就是原建了。http://s2/mw690/004hikidgy6U0IBZhZv11&690
http://s3/mw690/004hikidgy6U0IBJYqKd2&690
第六进和第七进都是面阔七间的二层走马楼。
http://s5/mw690/004hikidgy6U0IwxgG0e4&690
第六进第七进形成一座回字楼,扬州的二层建筑并不多,像这样的回字楼就更加少了。此处曾经作为《烟花三月》电影中的烟雨楼比赛厨艺之地。
http://s5/mw690/004hikidgy6U0IwJpHu04&690
http://s1/mw690/004hikidgy6U0IwYomI80&690
这两进现在是吃早茶的地方,接待散客用的。
http://s16/mw690/004hikidgy6U0Ixgxen0f&690
http://s16/mw690/004hikidgy6U0IB3sCP8f&690
http://s2/mw690/004hikidgy6U0ICDyfL01&690
火巷的腰门,虽经大火,但是这些墙体还是保存了下来。
http://s10/mw690/004hikidgy6U0IDNgeJ39&690
http://s11/mw690/004hikidgy6U0IDWwS6ba&690
http://s9/mw690/004hikidgy6U0Iulakwd8&690
http://s6/mw690/004hikidgy6U0Ix8CH355&690
卢氏古宅在建国后曾多年作为工厂使用,能看到保留的革命标语。
http://s14/mw690/004hikidgy6U0IAemjH6d&690
http://s3/mw690/004hikidgy6U0IBiB3Ab2&690
新宅落成后的第八年(1905),62岁的绍绪老人谢世,卢宅由其两子卢晋恩和卢粹恩继承,至民国卢氏迁扬第三代当家时,已经败落得靠变卖房产古玩和出租房屋度日了。
大房卢晋恩拥有的是卢宅后部,其膝下有三男:老人们见得最多的是爱酒的卢大少爷,曾签字变卖意园,他与前妻有二子二女,长子早年出走投身革命,功勋卓著,据说是我军一电台台长,刚解放曾回扬接走父亲、继母、胞妹卢爱善(另一妹卢爱倩早夭),将同父异母两小弟安顿到合肥的幼儿园;卢大少爷的次子卢克谦长期住上海二叔家,相传解放前夕去了台湾。
卢宅前段归卢粹恩一房所有。老人们搬进卢宅时所能见到的第二代的唯一长辈就是粹恩的夫人,人称二太太,她姓戴,,她是公婆兄嫂及丈夫去世后的卢公馆实际家事主持人;她所生一女三子,长女出嫁大武城巷;她所生大儿子便是卢仰吾,受过近代教育,平时着西装含烟斗,他办过牙粉作坊,开过洋袜工厂,在城墙根养过蜜蜂想办农场,他甚至要砌电影院,作为卢氏第三代中最有抱负的少爷,他的实业振家梦还是被蒋家王朝击碎了!解放初期卢仰吾去镇江行业商会工作,故迁家镇江,所生子女有卢倩、卢康、卢宁等。五少爷叫卢应赐,大学矿冶专业毕业,解放后任山西大同铁矿工程师,有子卢强,乳名卢鱼,是任杰儿时伙伴;六少爷卢寿
留学德国,学问最高,现已95岁,因家境拮据,卢氏仆佣几散,唯剩看门黄四、厨师徐大、丫环兰英。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