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载名刹——泰州南山寺【省保】20140928

(2014-11-18 21:09:20)
标签:

杂谈

泰州

文保

南山寺

分类: 水城泰州

 

【名称】:南山寺大雄宝殿

【级别】: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四】,1995年立

【年代】:明 ·天启6年(1626年)

 

       古代泰州虽然是一座小城市,长期是县级的,但是这个城市的佛教一直是比较昌盛的,明清至民国时期尤为新盛,城内外有数百间寺庙,名僧遍天下。在现存的寺庙中南山寺是绝对的主角,也是宗教领袖僧正的驻地。现在的南山寺只剩下了一座重檐庑殿的大雄宝殿,但是原址已经清场准备重建。

   南山寺始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后时有兴圯。现存大雄宝殿,明天启六年(1626)重建,面阔五间 22.15,进深九檩17.4,高11.35,重檐庑殿顶,灰筒瓦屋面。殿草架,插柱造,楠木金柱,内檐斗拱五踩,梁枋上施明清彩画,脊檩下用叉手,枋上有大明天顺癸未年重修题记。部分斗拱有宋式特征。瓦当、滴水上饰有龙凤图案。从大殿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明代中期风格,屋面则继承了唐代的建筑手法。庑殿重檐屋顶式样一般用于皇宫的主要建筑,以示尊崇或隆重。

唐乾符三年(876),铁心坚禅师创建寺院,僖宗赐额“护国寺”。

北宋治平元年(1064),更名“资福禅院”。

北宋政和七年(1117),徽宗好道,寺改道观,名“神霄玉清万寿宫”。

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侵占本邑后来寺,僧觉如手捧《金刚经》去见,金兵受其感化,罗拜离去。

南宋建炎元年(1127),复为僧庙,仍名“资福禅寺”。

南宋淳熙十年(1183),寺毁。

南宋绍熙(11901194)年间,由僧绍信、觉妙重建。

南宋嘉定(12081224)年间,经上奏,僧图珍、惠文在寺内立戒坛。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僧主僖重建寺庙。

明洪武元年(1367),寺经历重修。

明洪武十五年(1382),为“祝圣道场”,设佛教管理机构僧正司。

明永乐十八年(1420),铸铁钟,署“大明永乐十八年岁次庚子造”,又署吉语及助造人名。

明天顺七年(1463),修缮大殿。殿脊檩木枋今存“大明天顺癸未冬拾壹月吉旦”墨书题记。

明嘉靖三十年(1551),僧真澄募资修缮。知州冯良亨等立《泰州南山寺碑记》。

明嘉靖(15221566)末年,僧官盛芳于毁弃之宋南山寺塔(文峰塔)址掘地取砖,在方孔中得金佛。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州守韦宗孔命僧官寻觅塔基,重建寺塔。

明崇祯五年(1632),天竺僧方志再次重建浮图(寺塔)。

明崇祯《泰州志》收入“南山教寺”、“南山寺塔”条。

清康熙(16621722)末年,灼初律师改为律宗道场。

清道光十五年(1835),任钰、夏荃等人以“为邑增一古迹”之由,将城南石氏住宅中石赑屃移至寺露台东侧古银杏下。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浙西僧人定禅筹资修缮殿宇。泰州营游击赓音泰撰《清南山寺碑记》。

清光绪十二年(1886),仪征郑节妇借居寺塔,遗火至塔毁。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住持僧明魁率徒法正募修寺塔,光绪二十八年(1902)开工,翌年竣工,名士陈文铎撰《南山寺塔记》。

清光绪《泰州志》收入“南山寺图”、“文峰塔图”并相关词条。

民国七年(1918),寺塔遭雷击受损,高子愚偕邑人修葺。

    在南山寺的兴衰演变过程中,由寺庙到道观,再由道观转为佛寺,其名称也随建筑群的使用功能转换而变更多次。清道光时称南山教寺。所谓“教寺”,是佛教“律宗”派寺庙的专用名称,创始人是唐代僧人道宣,住终南山故名“南山律宗”,简称“南山宗”,他创设“戒台”,订佛教受戒仪式,简称“律宗”。从此,凡归从此教义的僧人寺庙皆冠“教寺”之名。在宋嘉定年间此寺曾设“戒台”,故南山教寺应出于此典,而名称的起始也应由此时开始,后人简称其为“南山寺”。不过,南山寺的寺名另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因为寺址位于泰州城南,靠近南山,群众习惯称此寺为南山寺。

 

http://s13/mw690/004hikidgy6NCZbXDNqcc&690
    文保牌牌,在文物部门公布的名单是上是”南山寺大雄宝殿“。有的资料上说是1957年列入的也就是第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真假不知,当然也是有可能的,文革之后除去了级别。第四批又被评上了。
http://s10/mw690/004hikidgy6NCZ5DvAZe9&690
    庑殿重檐--中国古代所有殿顶建筑中的最高等级,被尊为皇家规制,目前全国现存的古建筑中,也只有故宫太和殿、武当山金顶、太庙等采用此种殿顶。 在江苏也就只有苏州文庙大成殿是这种规制的。
http://s12/mw690/004hikidgy6NCZ654Xp0b&690
      1985年,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考察南山寺后认为,在江苏的寺庙建筑中,只有苏州的文庙和泰州南山寺是这种庑殿重檐的古建筑,大呼这是要用玻璃罩子罩起来善待的宝贝。
http://s5/mw690/004hikidgy6NCZ68vOY54&690

http://s9/mw690/004hikidgy6NCZ7EK3m18&690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杨曾文表示,据史料记载,南山寺曾为古代祝圣道场,所谓祝圣道场,就是特殊的纪念日里为皇帝祈求千秋万岁的地方,这表明了南山寺的地位很高,所以才会有庑殿重檐。
http://s11/mw690/004hikidgy6NCZ8vgcW4a&690

http://s12/mw690/004hikidgy6NCZaZVKX5b&690

http://s12/mw690/004hikidgy6NCZhUTUf2b&690
     大殿旁的泡桐树别有一番景色。
http://s7/mw690/004hikidgy6NCZjyM1Ub6&690
     不知道为嘛,寺里有一些门枕石。
http://s15/mw690/004hikidgy6NCZjC2Kyae&690

http://s4/mw690/004hikidgy6NCZjG3XZd3&690

http://s3/mw690/004hikidgy6NCZjJfTsd2&690

http://s1/mw690/004hikidgy6NCZkwIYU10&690

http://s2/mw690/004hikidgy6NCZkzQpb71&690

http://s4/mw690/004hikidgy6NCZlyKt563&690

http://s9/mw690/004hikidgy6NCZlCY4068&690

     重修南山寺记碑,该碑貌似原是嵌于寺内二殿后北向墙内但是于上世纪60年代左右失踪了,在之前的施工中被挖了出来,这真真是件好事。
http://s4/mw690/004hikidgy6NCZyFzzl53&690

     此碑立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辛亥夏五月吉旦,文林郎浙江馀杭县知县郡人李鹏撰文,立石者有奉训大夫泰州知州冯良亨、同知张鹤、判官金诰、吏目何澈、学正郝臣、训导邹守临,刻碑人是维扬徐采。碑文简要介绍了南山寺历史,让我们得以对这座古刹有一个以管窥豹的机会。

   碑文中特别记载了寺僧感化金兵的故事。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侵占泰州后来到南山寺,僧人觉如手举《金刚经》一卷来见,金兵受其感化,罗拜离去。碑文还提及明代该寺一度因圣祖奋起于凤阳,因名其寺曰龙兴寺。而嘉靖这次重修为僧人真澄倡议,他在看到寺庙殿堂以久圮坏后,倾其积蓄白金(代指白银)三百两加上信众募捐资金重建,参与修寺的有善士蒋秀、苏干、王幢、华相等人,修建时间经始于嘉靖己酉(1549年)夏五月,落成于又明年夏四月,共用去近两年时间。
http://s8/mw690/004hikidgy6NCZmP74b47&690

http://s14/mw690/004hikidgy6NCZmSqwl4d&690

http://s3/mw690/004hikidgy6NCZmVwMG42&690
    寺内还堆放了一些石构建,貌似是出土的。
http://s4/mw690/004hikidgy6NCZot76Hb3&690
    在大殿的西边有两座从高港寻回来的墓塔,还有一些残件。
http://s6/mw690/004hikidgy6NCZowlA9f5&690

http://s3/mw690/004hikidgy6NCZoDtjYf2&690

http://s1/mw690/004hikidgy6NCZq66MEb0&690

http://s15/mw690/004hikidgy6NCZq9tJY4e&690
    明慧老和尚墓塔
http://s15/mw690/004hikidgy6NCZqd6Cqfe&690

http://s1/mw690/004hikidgy6NCZqgjio40&690

http://s2/mw690/004hikidgy6NCZqlSvvd1&690

http://s15/mw690/004hikidgy6NCZrX5jE0e&690
     明魁老和尚墓塔
http://s12/mw690/004hikidgy6NCZseTI73b&690

http://s5/mw690/004hikidgy6NCZsjn4of4&690

http://s12/mw690/004hikidgy6NCZsnmqv2b&690

http://s4/mw690/004hikidgy6NCZtAtuX03&690

http://s5/mw690/004hikidgy6NCZtE4DOa4&690
    屋脊上有线刻的双龙夺珠
http://s2/mw690/004hikidgy6NCZtO3Yd41&690
  楠木金柱,内外柱等高,脊桁下用叉手,建筑技法为元代以前常见手法,斗拱为明式做法,天花上用草栿作,
http://s14/mw690/004hikidgy6NCZtRT1Hcd&690

http://s15/mw690/004hikidgy6NCZtXkCO0e&690

http://s6/mw690/004hikidgy6NCZu0s2p45&690

http://s10/mw690/004hikidgy6NCZu3NFvf9&690
     赶脚寺内的彩绘跟一般寺庙不一样,有生活气息。
http://s12/mw690/004hikidgy6NCZu7YO71b&690
    大雄宝殿的等级虽然很高,但是只有396平方米,算是小的了,殿内有410等高的楠木柱,却再次验证了其的高规格。只是有了天花板,所以就看不到殿顶的样子了。
http://s8/mw690/004hikidgy6NCZvA9FR77&690
    资料说枋上有“大明天顺癸未年重修”重修的题记,大明天顺癸未年是天顺7年(公元1463年)。又记载大殿是天启6年(公元1626年)。100多年后重建的大殿,怎么会有100多年前题字,唯一的解释就是天启年间的重建用了之前的构件,而且有可能不是重建而是修缮,不过由于看不到题记,所以不能确定。

    梁枋上彩绘二龙戏珠和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以及动、植物图案,襻间枋下有明代天顺、清代道光以及1957年修建的文字记载。

http://s11/mw690/004hikidgy6NCZvDGau4a&690

http://s16/mw690/004hikidgy6NCZvIlYjdf&690

http://s8/mw690/004hikidgy6NCZvMsnBf7&690
    殿内的楠木立柱配上大大的石柱础
http://s13/mw690/004hikidgy6NCZvR55G1c&690
     “佛国长春”匾额,是南山寺主持从高港寻来的南山寺旧物。根据上面张克谟的题字,应该是清朝写的,也就是说至少有102年了。
http://s11/mw690/004hikidgy6NCZvUN1oaa&690
     本苍老和尚六十法腊http://s7/mw690/004hikidgy6NCZvYkMC86&690
     左下角落款为“钦加协镇衔陞用参将尽先遊府特授泰州都阃(音“捆”)府张克谟拜赠”,并刻有印章“臣克谟印”。匾额正上方还有一方长方形印,上面刻有篆体。关于张克谟是何人我在网上没有查到。但是匾额上的官职却是很相近。协镇(从二品),参将(正三品),都阃府(清代正四品武官都司的别称)。也就是说张克谟是驻泰州的四品都司武官,是清末民国人士。清代绿营军官职位次于游击,称为都司,秩四品,位次游击,分领营兵。
http://s8/mw690/004hikidgy6NCZxhWyX47&690

http://s3/mw690/004hikidgy6NCZxliV4e2&690

http://s3/mw690/004hikidgy6NCZyCmgWc2&690
    明代木柱础,泰州的明代建筑有不少都是用的木柱础,也算是泰州的一大特色。
http://s4/mw690/004hikidgy6NCZzLNmj43&690
     南山寺附近的地方已经开挖,开始复建工作了,从泥土切面上可以发现多处墙砖遗址。
http://s3/mw690/004hikidgy6NCZzPE8qa2&690

http://s14/mw690/004hikidgy6NCZAzcSxed&690
     出土了很多这个样子的石槽,貌似是排水槽。
http://s10/mw690/004hikidgy6NCZBcMqJ89&690

http://s1/mw690/004hikidgy6NCZBg78440&690

 

后补:

  “凤池笔颖”是海陵八景之一。
    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泰州知州黄性在学宫棂星门外开凿凤池,又名泮池。学宫即文庙或称夫子庙,现拆除为国泰宾馆。凤池西有南山寺塔,东有文昌阁。登文昌阁,泰州城尽收眼底,故泰州曾有“东城揽胜,先去‘文昌’,妙在‘文昌’”之说。
    旭日东升,文昌阁倒影入凤池,形似笔;夕阳西下,南山寺塔倒影入凤池,形似笔,这样构成“凤池笔颖”景观(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颖指某些小而细长的东西的尖端)。
    前贤丘容有《凤池笔颖》诗云:
    池上凤凰古,池中笔颖长。
    地灵多俊杰,星斗焕文章。
    解放初期泰州修建粮库,为装卸粮食便利,拓展河道,凤池从此消失。1968年泰州水泥制品厂修建仓库,南山寺塔被拆除。随着塔、池的毁弃,“凤池笔颖”遂为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