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设计
(2018-06-20 12:24:12)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02和104—105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搭配》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接触了搭配问题,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能够表述出思维的过程,最后能够发现和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搭配问题,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表示方法的符号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实际、通过衣服的上下装搭配,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难点:使学生有序地搭配,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出示课题,直奔教学内容。
(二)、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出示衣服图片)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我们把这些衣服分为两大类:短袖和衬衣为上衣,长裤、短裙、短裤为下装。
猜一猜:
猜猜看,衣服里会藏有什么搭配问题呢?
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算一种穿法的话,那这里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打开信封,同位合作用里面衣服图片摆一摆,验证一下到底是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注意: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四)、交流方法,感知有序
1、指明同学说说搭配过程,教师适时引导要做到有序搭配。并在适当时机用幻灯片展示有序搭配的过程。(先选定第一件上衣,再依次选定下衣,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搭配,再选定第二件上衣,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搭配,这样就做到了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2、还有其他的搭配方法吗?(先选定第一件下衣,再依次选定上衣,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搭配,再选定第二件下衣,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搭配,这样就做到了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3、我们再把衣服图片摆放在A4纸上,按照一定的顺序用划线的方法表示搭配过程。
(五)符号记录,抽象思维
1、如果我们没有衣服图片,你会想到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搭配的过程呢?这种方法既简洁又能让人一眼就能看懂你的搭配过程呢?同桌间说一说,再用你喜欢的图形或其他的方式替换衣服的图片。
2、老师巡视,让先写完的把自己的搭配方法写到黑板上,再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搭配方法。
3、交流汇报,让板书黑板上的同学说说他的方法。
(在学生交流时利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的幻灯片。)
预设文字表示
生:我是用文字记录的,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我是用上衣来搭配下装的:短袖配长裙,短袖配长裤,短袖配短裙,长袖配长裙,长袖配长裤,长袖配短裙。
师:用这种方法记录的同学请举手。
预设画图表示
生:我是用画图的方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一件上衣搭配3件下装,另一件上衣搭配3件下装。
师问台下:能看出他的搭配方法有序吗?
师:看来画图,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做好记录。谢谢你的分享!
师:用这种方法记录的同学请举手。
预设序号表示
师:从这位同学的搭配中,我可以看出,他在搭配的过程中是先确定什么衣服来搭配的?先选定第一件上衣,依次从左往右依次和下装进行搭配,这样按照一定顺序的搭配,条理清楚,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现象。
除了可以先选定上衣进行搭配,还可以怎样有序的搭配?
师:在搭配过程中我们可以先选定上衣与下衣搭配,还可以先选定下衣与上衣搭配。只要有序的进行思考,就可以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
(4)符号连线。
读图
师:这位同学画的图有点不一样,你们看的懂吗?谁看明白了?
预设:代表上衣,代表下装。
师:这是谁记录的?你是这样的意思吗?表示——?表示——?6条线表示?
师:瞧,这位同学真善于动脑,会用符号进行记录,掌声送给他。(板书:符号)
对比:上衣和下装都用同样的符号表示的。
师:有位同学也用了画符号的方法,比较一下,哪个好?为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全都是,都不知道哪个是哪个了!
师:是呀,这都是,我们不知道哪个是上装哪个是下装,用表示上衣,用表示下装,就可以区分。
抽象
师:除了用符号表示上衣,用表示下装之外,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a.用表示短袖,用表示长袖。
b.用颜色来区分。师:可以用颜色来区分,还可以用哪些符号?
师:是的,这些符号都可以用来表示,用线来表示有几种搭配。
字母符号
师:这位同学也是用符号记录的,她用的是什么符号?
生:字母
师:请这位作品的设计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她的方法,大家掌声欢迎!
生:我用A1表示第一件上衣,A2表示第二件上衣,B1表示第一件下装,B2表示第二件下装,B3表示第三件下装,然后用,一件下装搭配两件上衣,第二件下装搭配两件上衣,第三件下装搭配两件上衣。
师: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样?
生:很好。
师:为什么?
生:这样每件衣服都能区分清楚。
(如学生不会)师: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用C表示上衣,第1件上衣用C1表示,第2件上衣用什么表示?用D1表示第1件下装,第2件下装用?第3件下装用?接下来给它连线。我是先确定下装,边连边问几个2。
师:这C1、C2除了可以表示上衣,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什么?生:……
师:是呀,这就是符号的力量,符号的简洁美!
4.抽象模型
师:大家用了文字、图画、符号等方法表示出了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每种搭配方法,我都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搭配的,所以同学们在向大家讲述搭配过程时,条理很清楚,没有出现遗漏或重复现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搭配过程中要做到有序搭配,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下面我们来比较下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
a.学生答案不一。哪种方法最简洁?
b.学生一致认为用符号表示的。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的方法更绝妙,用2×3=6表示。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a.1件上衣搭配的方法有3种,2件上衣搭配的方法有6种。
师:也就是有几个几?第1件上衣分别搭配3件下装,表示1个3种。第2件上衣分别搭配3件下装,就有有2个3种。3+3=6。
(先选定上衣,1件上衣与下装就有3种搭配方法,那么2件上衣就有3+3=6种。)
第一件上衣可以搭配3 种,第二件也可以搭配出3 种。这样就有2个3,所以是2×3。
b.用下装分别与2件上衣搭配,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第1件下装分别搭配2件上衣,表示1个2。第2件下装分别搭配2件上衣,就有2个2。第3件下装分别搭配2件上衣,就用3个2了。2+2+2=6。
(如果学生想不到:如果是先选定下装呢?怎么思考?)
师:先确定上衣就算2个3是多少,先确定下装就算3个2是多少,都可以用3×2=6表示。看来,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理解。
师提醒:在刚才独立搭配时有做错的同学,现在通过这几位同学的讲解,你们明白了吗?
师:求一共有几种穿法时,你有什么发现?
a.用几件上衣乘几条裤子就等于一共的搭配方法。
b.上衣的件数乘裤子的条数等于一共有多少种穿法。
c.上衣的件数乘裤子的条数等于搭配的总数。
师:是的,这就是两种事物搭配的规律,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的,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强调动手操作,不能因此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依托表象,借助符号来思考可能存在的搭配情况,比单纯依靠实物来分析搭配的现象更有教育价值。同时这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摆法记录下来,体会数学方法的简洁性,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去抚摸数学的脉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运用知识,巩固提高, 拓展有序。
1、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那有6种搭配方法的还有可能是几件上衣和几件下装呢?
2、早餐的搭配练习。
五、归纳总结 深化理解,深刻体会有序。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有关搭配的几个问题。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最重要的是什么?对,是“有序的思考”。其实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咱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有用。
六、 作业:
七、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
A1 |
|
B1 |
2×3=6(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