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蔺相如廉颇将相和渑池会盟夸大历史 |
分类: 细看历史 |
廉颇与蔺相如的大名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可谓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原因在于,《史记》当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纳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并且几十年一贯制。近来翻阅中学文言文课本,发现此篇仍然列在其中,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闲瑕之余,细看历史,发现问题就想倾吐。那曾经被我奉为圣书的课本里面所写的历史故事与真正的历史也有些许差异。
蔺相如原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家的门客,受其推荐出使秦国。当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后,发现秦昭襄王果然想白白地得到和氏壁,而不愿意奉献出城池。蔺相如凭着机敏才智使得和氏璧完璧归赵,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秦军虽取得战場优势,但一时也难以取得胜利。秦昭襄王就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蔺相如又跟随赵王去渑池会盟,期间,蔺相如应对得体,不仅保护了赵王的安全,也维护了赵国的颜面。赵王回国后又封蔺相如为右上卿,其位置高于廉颇的左上卿。
这两件别人所无法完成的重任,让蔺相如圆满、漂亮地完成了。蔺相如不仅官居高位,其声望、名气显达于诸侯,由此成就了他著名政治家、外交家的殊荣,与廉颇的赫赫战功相比毫不逊色。廉颇对此十分不满,就扬言见到蔺相如后一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却不以为忤,他以国家大局为重,尽量避免与廉颇正面冲突。蔺相如的门客看不下去了,蔺相如反倒好言宽慰,讲清道理。廉颇听说此事后深受感动,就赤裸上身,背负着荆条到蔺府谢罪,两个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共保赵国,抵抗强秦。
这就是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梗概。然而,細细探究历史,却发现有几处被后世人们误读之处,与真实的历史事实有一定的差距。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尤其在渑池会盟之前,秦国的国力确实强大,可谓霸主。可是,赵国的实力也并非任人欺凌的弱小,赵国在其它六国之中也是最强的,可谓后起之秀,尤其是军力,赵国的军队有廉颇等一批良将,又有几十万战斗力颇强的精兵。所以,两国的实力就在伯仲之间,赵国也有雄霸天下的野心,不断地开疆扩土,廉颇攻打齐国,攻占了几邑,进攻魏国,占领了防陵、安阳。两国都想一统天下,形势剑拔弩张,双方你争我夺,或者征战,或者联盟,两国闹得己是筋疲力尽。渑池会盟之时,赵王与廉颇做了最坏的打算,大批的军队枕戈待旦,如赵王有意外,就立太子为王。
所以,秦国与赵国一时还难以吞掉对方,谁也没有绝对的实力压倒对方,于是,秦国才提出了渑池和谈,希望谈出一个双方都能满意的结果,这就是当时的斗争形势。既然是和谈,都想罢兵,双方做一些让步是必然的。其实,会谈的气氛并非鸿门宴式的剑拔弩张,惊心动魄,反而是比较和谐的。
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蔺相如从中周旋,也是可以会谈成功的。原因在于,双方都不想继续打下去了,此时的秦赵实力不相上下,都在努力找一个平衡点,当然,小的冲突还会有的,这就给蔺相如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机敏才智的舞台,蔺相如在渑池会盟当中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令人赞佩!然而,那不过是会谈当中的插曲罢了,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说渑池会盟为蔺相如带来的闪闪光环是被后世夸大了的结果。
中国有一部《将相和》的戏剧,说的就是廉颇蔺相如将相和,这个将当然是指廉颇了,他是赵之良将。而“相”也只能是蔺相如了。可是,渑池会盟后,赵王封蔺相如的官职是右上卿。到了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史记》记载“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至此,《史记》再无蔺相如的记录,从蔺相如被举荐到患病期间,《史记》中从未提到蔺相如拜相,其它史料中也无相关的记载。
那么,在蔺相如任职期间,赵国的宰相是那一位呢?根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的记载,在赵惠文王和孝成王时期,担任宰相职务的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赵胜曾经三次离开宰相的职位,又三次官复原职。直到蔺相如去世后,赵胜还担任了八年的宰相职务。在赵胜每次短暂地离开宰相职务的时候又有谁接替了他呢?这一点《史记》上也有记载,是乐毅、魏冉和田单三人。据此可以知道,蔺相如确实没有担任过宰相一职。
可是,身为武将的廉颇却担任过宰相。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暂时处理国政。
此外,除了官职,后人对廉颇蔺相如的年龄也有误解,以为廉颇比蔺相如年长许多。似乎廉颇是一位白发老翁,而蔺相如是一位靑年才俊。事实是,蔺相如要比廉颇年长两岁,产生廉颇蔺相如将相和故事的时候,二人都在不惑之年左右,正是年富力强的大好时光。
由于廉颇与蔺相如的和睦,赵国有了十余年的和平时期。
前一篇:过平凡生活不选妃不选美的宋太祖
后一篇:秦朝的方士徐福是日本神武天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