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浑身异香真耶假耶梦焉魂焉风流乾隆维吾尔族 |
分类: 宋、明、清史话 |
这是美丽的传说,还是确有其事?一个体内有异香,美艳绝伦的西域女子与风流天子乾隆为人们留下来一段凄美哀怨的故事。
在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地域,清代称“回部”。这里的少数民族不服天朝管,经常闹事。有一个叫霍集占的叛军首领公开举起反清的旗帜,天朝定边将军兆惠受命平叛,霍集占被兆惠将军擒杀,俘获了霍集占的妃子香妃。这位香妃天生丽质,更为神奇的是她通体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异香,有人说是香枣的香气,于是称为香妃。
兆惠将军为了讨乾隆的欢心,派人把她送往北京,并且把香妃的丫环及随身物品都带去。兆惠又怕香妃在路上受了风寒,减却颜色,便造了一辆薄轮寢车,四周用锦帷遮蔽。香妃睡在车子里,一路走去,十分安适。新疆到北京,沿途有客館,館里錦衾绣帷,铺设十分华丽。每到一处客馆,除她两个贴身丫环伺候外,又加派20名伎女、20名差官在馆内奔走供应,馆外有福康安的军队保护。香妃每天要洗澡,福康安备了羊乳牛酪,奇花异香供香妃洗用。
护送香妃这一行人马浩浩荡荡,走了半年才到了北京。到京的第八天,传说天子临幸,因香妃抵死不肯,也只得罢了。隔了几天,乾隆皇帝酒醉了,想起香妃,便走过去,捏住香妃的手腕,只说一句话:“好白的臂儿......”只见香妃嗖地拔出一柄尖刀来,向臂上割去。乾隆皇帝手快,夺过尖刀,已割了一个裂口,淌出鲜血来。乾隆吓得酒也醒了,忙拿袍袖去替她遮掩,又唤宫女替香妃包扎伤口。乾隆皇帝见香妃性情刚烈,便不敢威逼她。
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生怕香妃在深更半夜里剌杀了自己的儿子,便把乾隆召入内宫,对他说:“这个妃子既然不肯屈服,你就不如杀了她以成全她的志向,要不的话,就干脆把她放归乡里,还让她住在宫里干什么呢?”乾隆帝明知香妃志不可屈,但总舍不得杀她,也不愿意让她回乡。
这样消停了几年,倒也无事。一年冬至,乾隆帝去天坛举行圜丘大祀,皇太后趁机派人把香妃召入慈宁宫。香妃入宫后,皇太后命人把大门上锁,皇帝来了也不得入内。皇太后把香妃召到跟前说:“你志坚终不肯屈,那么你到底想怎么着呢?”香妃答道:“只愿一死。”皇太后见她说的坚决,就说:“那么我今天就赐你一死,行吗?”香妃母跪下叩头说:“太后遂了我的这个志向,恩德比天地远大。”说着说着,泪流满面。皇太后一时也感到非常难过,遂命人将香妃引入月华门西厢房里,梁上糸一条白绸,让香妃自缢而死。
这时乾隆帝正在天坛大祭,忽听下人飞马来报,说香妃被皇太后锁在慈宁宫,生死不知。乾隆帝闻报大惊,大礼还没做完,即命回宫。因宫门锁着,无法进去,乾隆帝遂在宫门外大哭。等到宫门开启,皇太后命人领乾隆帝进入,这时香妃已经气绝身亡。但她肤色仍像活时一样,脸上似乎还含着笑容。乾隆帝见状十分悲痛,便从尸首上撸下一个戒指来,缩在袖子里,并吩咐太监用上好棺木收殓。宫女给香妃穿好衣服,葬在南城陶然亭东北角上一个大冢里。冢前一方石碑,上刻“香冢”两个大字。碑的阴面,刻着一首词: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也有时尽,血也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香妃死后,乾隆帝悲痛不已。这首词是乾隆皇帝委托一位翰林院编修做的,表明他终古的遗恨。与此同时,乾隆帝还命工匠用楠木刻了一个香妃尸身送到香妃的故乡新疆喀什,埋在喀什古城东北郊一处幽静处所。据说,送香妃回家的队伍有几千人,走了三年才到了新疆喀什,有的人还死在了路上。香妃逝去多日,乾隆依然思念不止,就让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士宁依照香妃生前的样子画了一幅“香妃戎装像”掛在宫中。
二百多年来,关于香妃,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位美丽的西域香娘娘、香妃与乾隆的容妃是不是一个人,史学家以及文人墨客探索考究,各抒己见,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又演绎出许多故事。
据史载,乾隆皇帝除皇后富察氏外,有嫔妃29人(有正式配偶名份的),只有容妃一人来自新疆回部,有史学者认为她就是传说中的香妃。这两个人有一些相同点,但也有大相径庭之处。实际上,容妃并不是被俘获而进宫的。因为当时容妃之家族反对叛乱,拥护清廷平叛有功被乾隆帝召进北京,封官晋爵。容妃的父亲与哥哥图尔都为了感谢皇恩,表示对大清朝廷的忠心,就把聪明美丽的容妃送进皇宫,服侍皇上。
后宫上上下下对这位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姑娘印象都很好。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三十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晋封已为和贵人的她为容嫔。五月二十一日举行了容嫔的册封礼。次年容嫔的哥哥图尔都被晋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第四次南巡,容嫔和图尔都随驾同行。皇帝的嫔妃很多,而外出陪驾的嫔妃只有几位。容嫔能够随驾,表明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一路之上,这对少数民族兄妹第一次饱览了神州大地的壮美山河,大开了眼界。
容嫔不仅随乾隆帝南巡,皇上还特许她在宫中着本民族服装,而且为她们兄妹配备了回族厨师。这些足以表明容嫔深得乾隆的宠爱。乾隆三十三年(1768)十月,晋容嫔为容妃。
本博主认为,香妃与容妃完全是两个人。首先,在史籍与档案中,没有容妃有体散异香的记载。更没有被皇太后赐死的悲惨结局。容妃没有传说中香妃的曲折经历,她不是香妃。
其次,容妃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在圆明园故去。而孝圣宪皇太后在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就已经逝去,如何会穿越时空回到阳间赐死容妃?
再次,有史料记录,乾隆在西苑建宝月楼的目的不是为了容妃,乾隆帝在他的《宝月楼记》中讲到:建宝月楼是为了每临台南望,嫌其直长鲜屏蔽,即它可以起到屏障、遮挡之用。另外,宝月楼建在容妃进京之前,乾隆怎么能知道容妃一定会为己所宠爱,且提前给她建宝月楼?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人体能散发出异香没有科学根据。漫长的历史上仅有香妃这么一个传说,其实,那不过是一个人的气味,或许因长期飲牛奶羊奶的奶味而已。
可以说,香妃是人们蓄意杜撰的美丽传说,与那风流的乾隆相辅相成为一段引人入胜的风流韵事。君不见,在最能编故事的琼瑶笔下,香妃的异香招惹来翩翩蝴蝶,起死复生,又被可爱的小燕子和紫薇救出宫闱,飞向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