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棣坚持下西洋不止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创】

(2014-05-17 07:00:01)
标签:

踪迹

七下西洋

红海

郑和宝船

扬威四海

分类: 宋、明、清史话

http://s12/small/004hcj3czy6IVwZPty028&690

http://s4/small/004hcj3czy6IZUKX2w313&690

 

序言:看历史血雨腥风,争皇权绝无亲情。下西洋暗藏猫腻,觅行踪遍访苍穹。

郑和出生于云南昆明,回族,本名马和,小字三保也称三宝。

马和十一岁时,明太祖打云南,被明军掳到军中,后被阉割作了太监。又送入燕王府服侍朱棣。靖难之役中,马和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

郑和既有能力又有意志,还是回教徒,所以被成祖选中负责远航。

郑和远航西洋的时间是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其航行前后共有七次。西洋是指今天印支半岛、马来半岛、印尼、婆罗州等地。

郑和下西洋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首先,明朝经过从太祖到成祖时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家統一了,国力富强了。正因为明朝国力雄厚,所以才能给予如此规模巨大的航行以巨大的物质支持,使其得以胜利完成。

其次,中国人自秦汉时期已与南洋地区发生往来。宋元以来,不论是官方还是私人与南洋的通商已很频繁,东南沿海地区的贫苦人民侨居南洋者日益增多。有人因航海在外,把自己的见闻和一些地理知识写成书公之于众,如元汪大渊《岛夷志略》。这些都给郑和的航行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在当时是很先进的。郑和船队的编制非常完备,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要带两万七千多人,船上有水手、官吏、兵士,也有采办、医护人员及翻译等。船队一共有五种类型的船。第一种是宝船。最大的共有四层,能容纳一千多人,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这种巨大的海船充分说明当时中国的造船业已远远超过世界其它国家。另外四种是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这些船有装载货物的、有运送粮食的、有打仗时用的,分工十分明确。

中国古代丰富的航海经验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保障。在船海过程中,郑和综合运用了天文导航、罗盘导航、陆标导航、勘测水深及底质等诸多导引航线的方法。《西洋番国志》中有记载:“砍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針于水,指向行舟。”在当时,这种航海技术是位于世界前列的。

明成祖如此耗费国力、兴师动众、七下西洋的目的何在呢?

我们知道,明太祖死后,继位的是皇太孙建文帝。当时藩镇势力日益强大,因此建文帝釆取了严厉的削藩措施。这些措施触动了盘据在今北京一带的燕王朱棣。朱棣能当上皇帝与李世民弑兄逼父,与曹丕煮豆燃萁的手段强不了多少。朱棣的江山是从他侄子手中生生夺來的。朱棣的侄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在朱棣“清君侧”之后,下落不明,不知所终。有人说建文帝出家了,有人说建文帝逃到海外去了,朱棣也一直怀疑建文帝还活着。让郑和访其踪迹,担心日后危及自己的皇位,此乃派其出使西洋目的之一。《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然而,如果朱棣只是为了寻访建文帝,为什么要让郑和带大量的中土特产、财宝赠送给各国。从郑和七下西洋的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更象是一位文明交流的使者。既然建文帝已逃到海外,对朱棣也就没什么大的威胁了。明成祖朱棣何以十九年七下西洋不止?

所以,郑和出使西洋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宣扬明朝的威势和德政,扩大其在海外的政治影响,并与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缓解国内的矛盾,稳定自己的统治。这两个方面兼而有之,但扬威四海,夸示富强应是主要目的。寻找建文帝只是下西洋初始目的之一,以后也就慢慢淡化了。在郑和宣传下,许多外国君主纷纷遣使跟随郑和来到中国,建立了邦交关系。

郑和的出使同后来的殖民主义者完全不同,尽管他率领着军队,但却是和平交往。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士卒二万九千多人,船六十二艘,每到一地,即以缎帛瓷器等物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易,換取象牙、宝石、香料、珍珠、珊瑚之类,所以郑和所乘船叫宝船或者取宝船。军队主要是自卫,只有遭受袭击时才用武力。郑和第三次、第四次下西洋遭遇了袭击,战死一百二十多人,最后虽然取胜,均以和解收场。大明没有占领、控制西洋小国一寸土地,所以才受到西洋南洋诸国欢迎,纷纷派使臣来大明朝贡。1423年,郑和六次西下之后,各国使臣和商人到南京的一次就有一千二百人。同时,出国居住于南洋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手工业品和生产技术,对当地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郑和历事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西洋,远涉十万余里,途径亚非三十余国,最远抵达了红海和非州东海岸,开辟了由太平洋西部到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是我国外交史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八十七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

郑和船队的规模在当时是无以伦比的。在时间上,在航海的范围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代表了同时代世界航海事业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示了明朝强大的综合国力,使中国的美名传遍了亚洲和非洲各国。

http://s2/small/004hcj3czy6IZUS2kCT4b&690采纳好友建议,修改于2014年8月14日

http://s7/small/004hcj3czy6IWO4xv03f7&690

http://s2/small/004hcj3czy6IVmaOnQya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