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之峨堡古城

标签:
旅游游记情感随笔 |
慧应、慧嵬等人经今兰州、乐都、大通、门源,越祁连山出扁都口,到张掖从河西走廊
转往西域天竺(今印度)求经;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征吐谷浑,在峨堡和
阿柔(原阿力克)地区展开覆袁川大战,大败吐谷浑。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
兵团王震司令员率二军指战员在峨堡接见阿柔千户南木卡才巷时写下了“白雪罩祁连,
凯歌进新疆”的诗句。
从中国的长安(西安)西行,过金城(兰州),穿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逾葱岭到
中亚各国,这条通道被西方叫作“丝绸之路”。连接着这条丝路的还有一条附道为“丝绸南
路”,汉时被称为青海道或羌中道。汉宣帝时,赵充国安羌定边,在河湟屯田,曾打通西
平郡(今西宁)至河西走廊的通道,成为以后的“丝绸南路”。这条古道的开通,使峨堡
这个不太起眼的草原小镇,逐渐成为丝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据《后汉书西域传》记
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峨堡不仅是“丝绸南路”上最大的贸易集散地,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也是真正发挥着对外通商“口岸”的作用。
自明代始,海路渐开,海运事业逐渐兴起,乘船比走陆路更为快捷,使商贾、使节
大都改走水路,这条古道也变得时通时塞,时兴时废,整个青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和文化
交流日益萧条,峨堡城也由盛转衰。
现存峨堡古城约始建于公元1206——1279年间。此城为夯土筑,东西长230米,
南北长280米,城墙残高6米,底宽13米,北城墙正中及城四角各有一个马面,有东、
西、南三个城门,北因临山而无门,门宽11米,均有瓮城。瓮城东西30米,南北25
米,
瓮城门宽5米,长8米,呈圆弧状马蹄形,夯土层10至12厘米,城内有一城隍庙遗址,
呈不规则梯形,夯土筑,夯土层10至12厘米,城外有点将台、烽燧遗址仍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