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衍纸教学案例
(2016-09-29 18:28:28)
标签:
365教育 |
不断刺激兴趣点,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现今的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仍然偏重“示范——模仿”教学模式,着重于作品的再现、模仿、制作,而忽视作品的设计、创作。往往本应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劳技课堂,出现了简单的制作学生兴趣不足,稍复杂的操作学生半途而废,而制作的作品又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完全达不到劳技课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技术能力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重构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实践、体验、探究学习为基点,通过课前的精心设计和课堂的适时启发,不断刺激学生的兴趣点,帮助学生攻克技术疑难,真正通过主动思考与探究,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直观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带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所设置的合理导入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整个教学活动立足于一个较高的兴趣点,就会使实施过程事半功倍。本课伊始,我采用了劳技教学常用的导入形式,“优秀作品”展示的方式,将自己课前精心制作的多幅衍纸画作品拍成照片配合背景音乐制作成课件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在惊叹画面精美,色彩绚丽的同时,也会对作品的制作素材原料产生疑问。这时我适时的提出“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作品都是用什么原材料做成的么?”学生的兴趣点就在猜测和讨论中被无限放大,进而再揭示课题,“美丽的衍纸”这一课题的制作,我使用了衍纸技法去拼合成每一笔画,这就再次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视觉冲击,将学生的兴趣调动到最高点,基于这样的一个起点,学生兴参与热情得到调动,为后面活动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及时引导鼓励,巩固学生创作兴致
2、化繁为简,培养创新能力
衍纸创作的基础卷型的教学是本课第一个重点内容,不难理解和操作,基础卷型千变万化,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教“紧卷”,试做紧卷,由“紧卷”变化为“松卷、开卷”,从衍纸作品中找到学过的卷型,发现新的卷型,探究试做新的卷型这一系列的过程,对比较机械的基础卷型的学习过程,融入了看、学、仿、练、创、享的六部过程,变机械模仿为主动发现创造,化繁为简。
3、善用媒体,引导创造思路
五种基础卷的学习是衍纸教学的重点,而利用多种基础卷型组合完成一幅简单的衍纸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攻克这一教学疑难,我设计了利用notebook电子白板的图片克隆、移动这一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操作,让学生来到讲台前,自己动手利用五种基础卷,在白板上完成简单的设计拼组的过程,学生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几个简单的操作,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一朵简单的小花跃然白板之上,给了同学们下一步的小组合作环节的创作以灵感启发。
三、灵活评价形式,提升学生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