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音乐杂志》精选唱片: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

标签:
娱乐 |
分类: 《BBC音乐杂志》精选唱片 |

要是有更多的大提琴手像这样演奏就好了,在这样的水平上不断地演奏音乐就好了。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詹妮弗·克洛策尔的许多独奏者同事显然都觉得有必要以持续的沉重的音调演奏协奏曲和室内乐,但一如既往,有不同的演奏方式。这次出版的唱片让这一点非常清楚。
克洛策尔的音乐生活根基在加利福尼亚,她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巴巴拉有约定的协奏曲和独奏音乐的教学位置。
她从自己选择的乐器(1901年制造的卡米罗•曼德利大提琴)中画出的音调是温暖的、不夸张的和优美的,即使在贝多芬标志性的喧闹的短作品中也避免了任何威逼的感觉。其结果是一门大师课程,学习如何与音乐所知的最强大的创造性人格互动,同时将听众的意识吸引到每部作品的内在过程和表达世界中,而不是在这个过程中束缚自己的耳朵。
这里有一支真正的音乐团队。罗伯特·柯尼格选择了一架声音柔和的布卢特纳钢琴作为他的伴奏,这与克洛策尔的艺术技巧密切相关:当这两种乐器进行吻合的二重奏时,有时它们的声音似乎惊人地相似。
该系列的标题取自亨德尔作品“英雄得胜归来”中充满娱乐性的变奏曲主题,“英雄得胜归来”的想法也与威廉·梅雷迪斯在小册子注释前引用的对科洛泽的陈述有关,即如果贝多芬所有音乐中只剩下五首大提琴奏鸣曲,单是这五首就巩固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这种说法并不荒谬。这一全集从两首早期作品作品顽强的节奏能量,到中期作品第69号的A大调奏鸣曲内在浩瀚,再到后期作品第102号,音乐似乎进入了只有贝多芬才能看到的新的遥远世界。
克洛策尔的演奏在作曲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准确地回应了创作基调的转变。在作品第5号的两首奏鸣曲中,一种真正的感觉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那首乐曲大胆扩张的音阶和纯粹的火力对第一次的听众来说一定是多么惊人。
中期的A大调奏鸣曲,贝多芬为它题名“泪水和悲伤”,这是在他拒绝与约瑟芬·布伦瑞克伯爵夫人结婚的愿望之后写成的。克洛策尔的演奏探索了这部作品的每一个角落的情感深度和广博的技巧。
她对作品第102号第2首的慢乐章的演绎令人着迷地传达出这是贝多芬的最高宣言之一。她还包括奏鸣曲Op.17,第一次出版是“为圆号或大提琴”所作,可能是由贝多芬改编的。这是非传统素材,但肯定弥补了稀缺价值。
《BBC音乐杂志》乐评 马尔科姆·海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