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懂得“读书好”的道理,还要“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懂得“读书好”的道理,还要“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难点】
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的读书经历,知道了读书是作者生命中最快乐的事。
接下来,让我们更加深入细致地学习这篇课文。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1.作者回忆了哪些读书的经历?读书都有哪些好处呢?
2.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二、课文精讲
师:齐读第一句话,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小结:这句话是课文第一部分。开篇点题。引出读书的话题。
齐读第2自然段,总结段意。
小结:第2自然段写“我”七岁时开始读《三国演义》。
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作者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喜欢读书了,另一方面写出作者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之类的。
指名读3——5自然段
第3自然段写“我”听舅父讲《三国演义》总是意犹未尽。
教师简单讲述“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故事。
“含泪上床”表现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惦记,写出作者对《三国演义》的着迷。这也是激起作者读书兴趣的原因。
第4自然段写“我”下定决心,自己读《三国演义》。
“咬了牙”“一知半解”可以看出作者由于识字量有限,读起书来很困难,但是求知精神很坚定。
“居然越看越明白”说明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所以就越看越明白了。
读书方法讨论:
作者七岁时已经开始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了,她自己也提到是从“一知半解”开始读的,很多字也都不认识,但是最后居然“越看越明白”了。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对小学生来说,如果读书时要求每个字都认识,每段话都理解,会让学生对读书失去兴趣。读书时不妨学习本文的作者,可以有不认识的字,可以“磕磕绊绊”“连滚带爬”的读。相信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理解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第5自然段写“我”读了很多次,才读完整本《三国演义》
师:作者“读了哭,哭了读”,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是个情感丰富的人,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非常喜欢《三国演义》,被书中的人物和情节给感染了,同时看出作者读书很用心,很投入。
齐读第6自然段
第6自然段写“我”喜欢《水浒传》的原因。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客观中肯地评价了《水浒传》和《荡寇志》,说明了自己喜欢《水浒传》的原因。
齐读第7自然段
第7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不同时期的“我”对《红楼梦》的感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知识的丰富,作者对《红楼梦》的认识与理解在不断加深。
齐读第8自然段
点出“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小结: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读书经历。回忆读书经历,点出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师: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舅父讲的《三国演义》让作者听得“津津有味”,“好听极了”,经常带着期待“含泪上床”,“咬了牙”自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齐读第9自然段
第9自然段:写出了自己读书的收获和喜好。
在对比中写出了自己读书的喜好。
齐读第10自然段
第10自然段:强调了读书也是要有选择的。
小结: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择善而读。以自己的经验说明如何挑选好书。
齐读第11、12自然段
从读书的意义到读书的方法,言简意赅,含义深刻。既是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儿童的殷切希望。
小结: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读书感悟。总结全文,告诉我们“读书好”,要“多读书”,“读好书”。
【板书设计】
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读书好 扩大知识面
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忆读书
多读书: “读万卷书” 最大的快乐
读好书: 比较、选择
五、课后延伸
拓展阅读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通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通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节选自《爱读书的余秋雨》
这段话写了余秋雨4岁时用“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换取借一本书的机会,说明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读
书并愿意为了读书付出更多的辛苦。当然,这些付出也让他收获了很多。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作者小时候读书的方法对现
代小学生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阅读兴趣,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日常阅读中可以借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