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设计】《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四上)

(2020-07-28 14:48:18)
分类: 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四年级上册提问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将这篇课文的编排与后面几篇课文的编排进行对比联系,发现它的独特性,理解编者的意图。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援题质疑,提出问题,罗列、解决问题并发现规律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提问的基本策略,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设计理念】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属于提问策略单元。单元导读明确提出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为“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本教学设计重点围绕“提问”这一策略展开教学。这篇课文为童话故事。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提问策略又是初次出现,因此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为重中之重。本课教学以鼓励为手段,引导学生对提问策略进行学习。首先,尽情鼓励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其次,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问题清单,将问题共享,让学生共同感受提问的乐趣;最后,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会提问,提升提问的品质。每个板块任务明确,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乐于提问、学会提问。这样,为本单元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起——童话导入,援题质疑

(课件出示《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童话,并总结童话的特点)

师:看来,你们对童话很熟悉了。是的,童话有着丰富的想象,也有着奇妙的情节。有的情节充满惊喜,有的情节出乎意料,令你无法预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去感受童话的奇妙~齐读课题——(学生全齐读)。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单元导读,它要求我们做些什么。

(课件出示)

生:导读要求我们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师:是的,本单元就是提问策略单元。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你们看,它在题目下面为我们安排了学习任务,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板书:问题)

师:看到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你们会有哪些问题,

生1:五粒豆有什么不同之处,生2:五粒豆分别做了什么事,

师:很好,带着你们的问题,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导入环节,通过《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并结合单元导读及课前要求明确任务,使学生在阅读时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二、承——阅读文本,提出问题

(一)初读课文,角色扮演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五粒豆分开时各自的打算是什么,五粒豆子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最喜欢哪一粒豆子呢,”开始读吧~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现在,我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五粒豆子,找出它们说的话来演一演。

生:(读)“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

师:这是一粒怎样的豆子?

生:向往自由的豆子,对未来有憧憬的豆子。师:再读一读,读出它的憧憬。

生:(读)“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师:它是一个自高自大的豆子,你再来读一读~

师:第五粒豆子在哪?

生:(读)“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它是一粒随遇而安的豆子。

师:好的,孩子们,五粒豆子有不同之处,就是他们各自的打算都不同。那他们有没有相同之处呢。

生:他们对自己的经历都很满意。

师:在你们心中,哪粒豆子最令你印象深刻呢,生:第五粒豆子~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给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二)再读课文,感受豆子的生长与女孩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粒豆子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小女孩分别有了什么变化,”请大家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填入学习单的表格里。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课件出示学生填好的学习单)

师:比较了豆子与小女孩之间的变化,你们感受到什么?

生:随着豆子发芽、生长、开花,小女孩的病也慢慢好起来了。

师:是的。学到这,你们能将两次读文的信息结合起来,说说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说了什么。

生: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各自有不同的打算,又有不同的经历。一个小女孩因为最后一粒豆的发芽、生长、开花,她的病渐渐地好起来了。

师:是的。通过这些问题的组合,我们就能将这篇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楚了。

(三)提问题

师:刚才,我们针对题目来提问。现在,你们读了课文,又会有哪些问题呢,来说说看。

生1: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近窗子,这是为什么呢,

生2:题目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主要写的是五粒豆子才对,怎么写到了小女孩的事情呢,

生3:为什么不把题目改成“那粒最了不起的豆子”,

师:你们都是会思考的孩子,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真不错~边读书边思考问题,这就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读懂这篇文章。问着问着,这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就能被我们更彻底地读懂了,也有助于学习其他的课文。所以,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板书:提)

师:请看,课后练习题第一题:“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现在,请你们再次浏览课文,把刚才你提的那些问题,写在老师给你们的学习单上,标上序号罗列出来。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比一比,看谁问题多。开始吧~(板书:写)

(学生拿出学习单写问题,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到这位同学一口气列了10个问题,是我们班最多的。先请他来分享~

(出示学生的问题)

1.为什么豆荚里的其中一个豆子能预感外面发生一些事情呢,

2.豌豆们怎么知道它们不久就会被打开,

3.第二粒豆子说自己将飞进太阳里去,这与它的身份有什么相称的地方吗,

4.小女孩到底得了什么病,

5.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近窗子,这是为什么呢,

6.小女孩是被豆子感动了吗,

7.母亲不想让豆苗被风吹断,是为女儿吗,

8.为什么豆苗开花,小女孩就渐渐好起来,

9.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

10.五粒豆子中,哪粒豆子是最了不起的?

师:真了不起~真是我们班的提问小博士~掌声送给他~

(教师请其他学生接着分享,点评鼓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紧扣教材与文本,落实课后的练习任务“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单上写下自己的问题,并进行分享交流。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三、转——列问、解问与发现

(一)小组列问题

师:哇,一篇课文竟能被你们提出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提的问题越多,就越能全面地了解这篇童话故事了。可是,只提出问题还不够哦,我们还要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汇总,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请看课后练习第二题。

师:谁来说说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生:我们要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进行整理,并列出一个清单。

师:说得对~老师再考考你们,列问题清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的问题不能出现在同一个清单里。

生2:语句要通顺。

师:是的,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要学会倾听别人提的问题,意思一样的,你就不要再提问。同时,表述要清晰,让别人看得懂你的问题。你们明白了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为一个小组,整理问题清单。请小组长把组员们提出的问题写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清单表格里。开始吧~(板书:列)

(学生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二)试着解问题

师:各小组都将问题列出来了。现在,老师想让你们进行一个新的挑战~试着解决你们小组中列出的问题,看哪个小组能把大部分的问题解决。开始吧~(板书:解)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提了8个问题,解决了3个问题……

(教师请其他小组接着分享,相机点评)

(三)大家说发现

师:大家通过列问题、解问题,将这篇童话故事读细读透了。现在,我们回顾刚才提的这些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比如,“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是针对全文提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再次读一读你们小组的问题清单,说说你读完这些问题后有什么发现。开始吧~

师:现在来分享你们的发现吧~

生: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描写方法来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段落结构来提的。

师:是的,从故事的写法方面来提问。

生:有的问题是针对故事中一些情节是否可以删去来提的。

师:很好,从故事的情节方面来提问。

师:孩子们,你们都有一双慧眼~通过合作,你们发现了这些问题提问的方式。我们可以从情节、人物、写法等方面进行提问。(板书:发现)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为列问题、解问题、找规律三个步骤。它们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合——体会寓意,收获成长

师:课文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说说这个问题是针对什么进行提问的。

生:小女孩从豌豆苗身上获得启发,渺小的豌豆苗都能如此坚强乐观地生长,她也想像它那样坚强乐观。这个问题是从故事的道理方面进行提问的。

师:真不错。是的,不仅可以从情节、人物、写法,还可以从寓意方面来问问题。同时,其他方面我们都可以进行提问。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这则故事有什么寓意呢,

生:我们要做个乐观坚强的人,勇敢战胜挫折。

师:孩子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时,都做了与提问有关的哪些事呢,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师:真是收获满满的一节课。其实,这节课还没有结束哦~刚才,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在课后,试着找出你们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回答,将你的想法与同学分享,好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运用课后的最后一道练习题考察学生这节课所学的收获,同时引出故事的寓意。在课堂的尾声,让学生谈一谈过程、聊一聊收获,旨在对前面的提问策略进行回顾,同时将这堂课进行延伸,为本单元后几篇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