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载共享 |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资料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纳米技术的概念与运用。 2.体会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能把事物介绍得更清楚。 3.运用想象,利用纳米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查资料,理解词语 1.质疑课题。 (1)抓住课题,提出问题。 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今天的学习就从提问开始。读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2)梳理归纳:什么是纳米技术?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认清字形;找出生词,试着理解。 (2)独立思考。完成下列自主学习单。 3.生词分类,理解字词,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将问题分为了依托文本能够理解的问题和依托文本不能理解的问题,现在请大家将生词也这样分为两类。 梳理归纳: (1)依托文本能够理解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能够理解的词语:杀菌 除臭、保鲜、纳米技术。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词语:癌症、癌细胞、病灶。 (2)依托文本不能理解的词语。 雷达 探测雷达波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天梯 纳米吸波材料纳米检测技术 纳米机器人纳米缓释技术 如何解决?一是寻找查资料的路径。 师:你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查资料、问别人) 师:怎么查资料、问别人?到哪里去查资料、问别人? 梳理查资料的路径:网络、图书馆、博物馆、专业人士…… 二是教给查资料的方法。 师:怎样在网络上查资料呢?(打开百度或者相关软件,输入关键词,搜索信息。) (设计意图:导入课题,从质疑开始,开启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通过质疑提问,学生一下子就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动力。在理解词语时,指导学生通过搜索关键词的方式查找资料、理解词语,并且拓宽了查资料的路径。) 二、利用图表法,梳理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完善自主学习单。 (1)明确每位小组成员的分工。 (2)合作完成小组学习单。 2.交流反馈,初知大意。 师:请用“我找到了 这个关键句,它在第 自然段,我从这个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是纳米技术’(或‘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来交流。 3.小结:课文围绕……问题介绍了纳米技术……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并通过表格的形式,使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课文大意,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书写汉字,积累整理 1.初写、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观察,书写生字各一个。 纳 拥 箱 臭 蔬 碳 钢 隐 健 康 胞 疾 防 灶 需 (2)学生交流哪些字容易写错。 (3)交流哪些字不容易写美观,有什么建议,师借助实物展台范写。 2.迁移运用。 结合师生交流的易错点及书写建议,每个字再写一个。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分类而有重点的指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写字时,重点指导易错字,教在疑难处,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作业布置:查资料 1.查一查,了解课始列出的依托文本不能理解的词语含义。 2.查一查“纳米技术”是什么。 3.除了课文的例子,查一查生活中还有哪些“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的例子。 (设计意图:上课所学查资料的方法,需要在作业中及时运用,在直接查“关键词”了解科技新词的基础上,还布置了查找“纳米技术应用的例子”,这三个查询作业都为下一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课时 一、聚焦“纳米技术是什么” 1.交流分享所查资料。 (1)学生分享。 板书百度百科上“纳米技术”的定义。 (2)师小结方法。 我们通常用“……是……”的句式来表述科技新词的定义,达到让人们清晰地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作用。 2.理解“纳米”的“小”。 (1)师:“纳米”是什么?“纳米”有多长? 学生很快从课文中找出“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信息。 (2)师:已经知道了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还写“如果把直径1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是否有必要,可以删掉吗? 3.对比辨析“纳米技术”。 师:刚才有同学发现,在网络上查到了“纳米技术”的概念,与课文的解释有些不一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不一样。 师:纳米技术的定义,百度百科与课文之间有差异,怎么办? 百度百科: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课文: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纳米的新奇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小结:相比之下,课文强调了纳米技术是“造福于人类”的,这表达出了纳米技术是对人类有益的,也为后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做好了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资料,检查了作业,也了解了“下定义”的作用。理解纳米技术,首先要了解“纳米”,尤其是“纳米的小”,通过“删一删”来体会作比较的作用。经过对比辨析所查资料与课文的区别,既能更全面地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的价值导向,又能够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二、聚焦“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1.小组辨析。 辨析所查资料是否能够证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全班交流。 (1)小组代表交流。 我们组讨论了 个材料, 个能够证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比如: ; 个不能证明,比如: 。 (2)师追问:你是怎么查到这样的例子的呢? (3)师丰富查资料的方法:在原有搜索“关键词”的基础上,可以添加“新的关键词”,从而让搜索的资料更精准。 3.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呢? (1)学生发言。 (2)师:刚才同学们说到,这一段举了三个例子来说“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我们可以换几个例子吗?可以多举几个例子吗?又可以少举几个例子吗? 小结:举例子要典型、有代表性,同类型的不用多举,举得太少又不便于别人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查资料,辨析资料,充分理解文本,在理解课文关键句的时候,渗透了学习查资料的新方法,也体会了举例子的作用和方法。) 三、发挥想象,纳米技术在生活中还可以怎么用 1.师:结合课文和资料,找一找,纳米有什么新奇的特性? 梳理纳米的新奇特性:小、轻、能杀菌、能除臭、非常结实、吸波…… 2.师:大胆想象,你的愿望可以通过纳米的新奇特性来实现吗? 3.交流分享。 我想利用 的纳米技术,它通过纳米 的特性,来实现 的愿望。 小结:从同学们的想象来看,纳米技术将给未来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不是一句玩笑话,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真的有纳米技术的影子。请大家回去查一查,你想象的这个纳米技术是否已经有了,或者已经研究到了什么程度,还可以进行哪些研究来实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愿望出发,依托纳米的新奇特性,从而让想象有了支点。教师运用查资料这个方法不仅引导学生逐步去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科学品质。) (备注--原作者:苏建民、邓江山。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校/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小学) (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20年第1-2期合刊“科普单元教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