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4-10-12 12:16:42)
标签:
育儿 |
分类: 教学设计 |
《认识负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双河镇中心学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负数。
(显示抗震救灾画面)孩子们,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国人民悲痛万分。救灾人员发现一栋楼房下陷了二层,你能说说原来的一楼、二楼地震后变成了几楼吗?(附带进行防震和爱心教育)
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后试说出楼层。
有的学生会说:下一楼、下二楼;也有的学生会说出;负一楼、负二楼等。
师:你觉得用哪种表示方法比较恰当?
刚才我们接触了一个新的数,谁知道它称为什么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认识数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负数无处不在。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投影课本第2页上面的插图,那位同学手中拿着什么?(出示温度计模型)
1、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生3:…
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当温度降到0℃
时你有什么感觉?(冷)
2、小组讨论:(课件显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并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小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师板书)
4、温度的读法。
老师下载了二月份某天的气温预报:
上海:0℃——8℃ 北京:-5℃——5℃ 哈尔滨:-15℃——-3℃
师: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
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零下五摄氏度——(零上)五摄
氏度 零下十五摄氏度——零下三摄氏度
师:他把负数的温度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你读的和天气预报员一样规范。负数的温度还可以怎么读?
生读:负五摄氏度 负十五摄氏度负三摄氏度
小结:在温度中,负数的温度可以有哪几种读法?(两种:可以读做零下几
摄氏度,也可以读做负几摄氏度)
5、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水到了0℃就会结冰,2008年春节前我国韶关等地区发生雪灾(显示相关图片),因路面结冰,车辆无法通行,全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解救被困人员,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站在冰雪世界里-16℃的温度下帮助被困人员,你会有什么感觉?(用动作或表情表示一下),这时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心里热乎乎的)
(1)(课件显示温度计)让学生出来指着温度计讲一讲,说一说。
-16℃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16℃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
(2)怎样找到16℃?
(3)-16℃和16℃有什么不同?用正数表示零上温度,知道正数的正号可
(4)-16℃和16℃哪个温度更冷?他们的意义相同吗?
6、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3.5 -3.5 + 0 -40 52 -
(2)同桌互相写5个不同的负数读出来,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设计意图:结合灾区体验负数的实际意义,巧借生活实际问题把正数和负数联系起来,区分正负数的不同点,通过认识温度计,简洁明了地把教学难点突破,一并还进行了环保和爱心教育,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
三、生活中的负数。
1、 投影存折,说说存折上的数表示什么?
如果 刘老师下午去银行取1000元,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资2800元到帐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会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学生板书出来)
小结:这里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显示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水库中水位高度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点击浏览)
设计意图: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挑战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 ,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 )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 )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 )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 )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 ),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5)(出示电梯按钮图)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 )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 )层高。
3、猜温度
(1)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 -88.3 )℃
(2)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 -183 )℃
五、总结评价
1、你知道我国使用负数的历史和负数符号的演变吗?
投影第4页的“你知道吗”
2、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一下自己和同学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对负数教学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针对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2.深入研究教材,备好书本外的知识,设计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题
在这节课上,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还涉及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比如:温度计上的摄氏度和华氏度,海拔高度、海平面。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材编排的习题,考虑到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训练学生读、写负数的能力。在设计练习时,充分挖掘出普通习题的教学价值,十分巧妙地将静态的文本活化为课堂上极具吸引力的数学活动资源。对于南极和月球表面的温度采取让学生根据提示猜数的活动,集游戏性、知识性和参与性为一体,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为以后学习负数的大小比较作了很好的渗透,达到了知识、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上好课,课前必须深刻地钻研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把学与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