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鸣山记》翻译
(2014-11-13 22:46:15)
标签:
旅游 |
分类: 翻译训练·散文篇 |
翻译训练006
游龙鸣山记
①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游览胜地,恰逢好的时节值得快乐,找到好的地方更值得快乐,而一起游玩的,又都是品行、才学优良的人物,那么,(像这样)用来宣扬和乐、宣泄郁闷、畅快内心并写成文字(的游玩),大概是不失正体的快乐。
②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 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juān),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至元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准备美酒佳肴,邀请我一起游览龙鸣山,也就是无想山。当时,春天雨晴很久了,风和日丽,老老少少,按照年龄顺序前行,敲鼓吹奏的人在前边作为先导。从蓝溪东南方(行)走(了)五六里路,看到两座山像两只虫子一样对峙,相距有百步左右,绵延着向东(延伸)。两山中间夹着石田,田右边是一条小路,跟(随着)着山体走势幽深曲折。走了三四里路,两山间狭窄不适合种田,仅仅可以走路(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走几里,山更加雄奇险峻,轻薄温暖的雾气,轻轻袭向衣襟和帽子。山外是重重的、高耸的山峰,远得不能够看尽(深远没有尽头)。不一会,陡峭的石壁相对而立,形状像华表一样,松树杉树又高又大,在道路两旁向北面伸展。涧底很多石头,白云缭绕,树木繁茂(松杉大树,夹着道路向北转去。河涧多是石头铺底,云层浓厚大树茂盛,),繁花长满了(覆盖着)岩石,鸟叫声非常清亮(脆)细碎,似乎不是人世间。僧舍雄伟壮丽,匾牌叫做“禅寂”。门外独生的一棵松树,苍翠(古朴)秀美,大得几个人才能合抱。修长的竹子直冲云霄,森严地立(森然地排列)在门内。寺中长老出来迎接客人,请我们坐到后堂,后堂匾牌叫做“白云深处”。堂西有“听松轩”,再西边就是韩熙载读书堂的遗址,韩熙载当年种植的松树还存活着。堂北是“甘露室”。再(往)北面(边),上面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旷,丛集的山峰亭亭玉立,看先前所走过的山峰,低头可以看到它们的山顶(先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是走到了(抬脚攀登)潮音岩,奇特的石头展现出各种样子(奇怪的石头异态百出)。同行的人走得很疲惫(疲惫于蹬攀),在这里就停了下来。
③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我因为没有攀登到顶峰而遗憾,跟两三个朋友决心一直向上。地势陡峻,就牵起衣裳,抓住藤萝,在苍茫(林海)中行走。上有天池水波荡漾,天池水向下飞溅到潮音岩,引来(人们接引它来)供应厨房使用。天池西边绝顶上,有(块)大石头雄伟平坦,上头可以坐几十个人。浩渺中四下观望,心目敞亮。天池西边的绝顶,比东边又高些,(因为)身体疲倦,不想再攀登,回来在“白云深处”饮酒。当时,暖气袭席(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暖和得跟夏天一样,凄清得跟秋天一样,冷冽得跟冬天一样(蒸腾像夏天,凄冷像秋天,寒栗像冬天,),喝了很多酒,谈笑甚欢。即使跟从的人和乐工都享受到了快乐(即使是仆从与乐工也各得其乐)。喝完酒后,长老带领大家赏花,慢慢地(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跟长老告别,出了寺门。走了将近一里,众人因为还没尽兴,就席地而坐,分韵写诗了很久(分了韵脚赋诗良久),诗歌写成后才回去。
④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这次游玩,恰逢好(适宜)的时节,并找到了好(理想)的去处,实在值得(非常)欢乐。但是,溧州并是不通往大都市的交通要道,加上这座山藏在深远之处(深山之中),因此没有先贤题诗歌咏,也没有当代大家发掘它幽深潜藏的意蕴(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我因此写下了这篇文章。哎,不失正体的快乐,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舞雩台享受春风)的快乐。兰亭的聚会,竟然还有(或许太过)感慨和悲伤。如今,同游的人,心气平和(心情和悦),写出诗来(吟咏作的诗),都很有可观之处,大概也是合乎正体的快乐吧!于是,记录下这次游玩的快乐(所见之景),希望让无想山能够在世间得以闻名。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