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隐喻及“水式管理”思路
(2019-09-17 09:03:49)
标签:
管理学科 |
分类: 学科热点 |
隐喻是一种巧妙的方法, 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中国古代哲学和管理思想常常用水做隐喻, 比如“上善若水”“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仁若山, 智若水”等。水的隐喻以通俗的语言和简单的道理来阐释为人处世之道, 是中国本土化管理思想的结晶, 隐藏着大智慧。
一、水的隐喻内涵透视
(一) 以水隐喻底蕴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 水生万物。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 企业规划组织愿景、制定战略目标、实施灵活多变的竞争策略、加强市场推广等, 就像是在水面之上, 随风而动。而水面之下是极其稳定的, 这就象征着企业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企业只有有着良好的精神底蕴和坚定的价值观念, 才能够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即使时代变迁, 服务顾客、关爱员工、诚实守信、不断创新、勇于奋斗的理念也不会随“水面”变化而改变, 并且这是能够有效应对“大风大浪”的基础, 实现了有常与无常的统一。
(二) 以水隐喻创新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保持活水, 而不是死水, 就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水源。企业要发展, 要取得竞争优势, 就要不断进行知识积累与创新, 持续学习与探索。企业要注重更新人才、培养人才, 比如要注重新生代员工发展, 因为他们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更加契合。企业还要注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生产创新, 根据市场、客户对自身结构与模式进行积极调整, 将探索式创新和挖掘式创新有效结合, 在保障自身当前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 不断进行视野扩展, 从而保障自身的生机与活力。
(三) 以水隐喻柔性
顺道而流是水的特征之一, 这包含三个内容:第一, 流动性, 即水是不断向前流动的;第二, 非抵抗性, 水遇到阻碍时会选择绕道而行, 不是发生直接冲突;第三, 适应性, 水可冷可热、可动可静、可高可低、可曲可直, 随时而变、随地而变。这些都体现出水顺势而变的柔性。企业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比如公共政策导向的变化、产品质量标准的变化、客服需求方向的变化、对手竞争策略的变化等, 柔性管理和柔性战略是企业顺势应对模糊环境的一种强大力量。另外, 随着竞争加剧, 合作与跨界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当规章制度与价值观念出现差别时, 如果发生强硬冲突则会两败俱伤, 如果能够柔性适应则会获得双赢。
(四) 以水隐喻包容
对于人来说, 要时刻保持一种谦虚、包容的态度, 这样才能够招贤纳士, 成就事业。企业管理者要树立包容思想, 做到开放与整合。首先, 开发或主动吸收外界资源, 比如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经验、进行人才交流、成立独立董事等, 使得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其次, 整合或调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一切可用资源, 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水能够流向四方, 同时能够包覆宇内, 水流汇入大海的同时也将许多物质、资源一起带入了大海,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管理者同样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实现共进共成。
(五) 以水隐喻积变
静态的水犹如一面镜子, 能够涤除玄鉴, 遍察万物。静水往往是清澈的, 伴随着沉淀物的下降, 能够使得事物的倒影更加清晰。海纳百川, 水带来的不仅是资源, 还有污秽, 但水能够转浑浊为清明, 是因为能够长时间静止, 对于人来说, 也就是要经常澄清自我, 鉴察己身。积变即积累与变革。首先, 领导者的管理能力与工作经验、企业规章制度与管理流程都是不断积淀的产物, 企业及管理者要注重经验总结与自我积累, 将其转变为理论指导。其次, 企业管理者还要不断进行反思, 对自身优劣势进行自省、自查, 积极进行变革与自我提升。
(六) 以水隐喻不懈
水是循环往复的, 看似向低处流, 但又上升到空中, 滋润万物。这并不是单纯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都蕴含着新的动力, 每一次循环都富含着生机。水的路径并不是一致的, 也分为液态、固态和气态几种类型, 这就说明我们要不断探索、自强不息、坚持不懈, 但并不意味着走老路, 即使我们取得成果也不要骄傲自大, 要以未来的视角看待问题, 坚持企业再发展、再创造, 始终以一种新形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水的隐喻与当代中国企业管理的契合性
以水隐喻既是一种修辞, 又是一种良好的管理方法。但要真正实现其价值, 就要求企业管理者精准把握自身发展需求, 提升企业管理与水的隐喻之间的一致性。本研究认为, 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是更适合“水式管理”的。
第一, 外部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对外部环境和外部资源的依赖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也就更应该像水一样顺势而变、柔性包容。像水一样开放包容, 既能够满足企业对外部资源的需要, 也有利于提升其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能顺势而变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进行策略调整, 避免故步自封、与发展脱节;同时, 也能根据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自我, 与时俱进。除了资源依赖, 还存在着制度依赖, 比如国家政策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巨大, 如果建筑企业能够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就能够掌握市场先机, 获取竞争优势。
第二, 对产品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的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是这种类型企业发展的根基, 企业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 以更好的质量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才能够实现持续发展。这种类型的企业需要不断注入“活水”, 积极探索, 培养自身的新能力与新优势。一方面, 要进行技术创新, 为产品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 要进行管理创新, 提升人才利用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这样的企业还要像水一样注重能量集聚, 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使自身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掌握主导权, 兼具灵活性与持久性。
第三, 需要稳健发展的企业。正所谓“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有些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能力积累的过程, “水面” (市场环境、国家政策) 不断变化, 但“水底” (企业所坚持的价值、理念、文化) 是平静的, 这就意味着企业发展既要有坚定信念、坚实底蕴的支持, 也要坚持不懈, 不断积累能量。有的企业是不适合跨越式发展的, 比如电子商务企业, 只能够通过平台来增加或控制用户的前段体验, 后端物流、售后等是很难完全保证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 企业只有调动足够资源同时发力才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因而也要像水一样开放、包容、汇总、整合。
第四, 具有低调务实文化导向的企业。注重实干的企业关注的是质量和口碑, 在其员工身上能够体现出细致入微、勤勤恳恳的服务理念, 在其领导者身上能够体现出关怀、激励的管理导向。这类企业整体呈现出一种谦虚谨慎、低调务实的氛围与文化, 与水的隐喻有着很高的契合性, 水的隐喻所表现的底蕴、包容、柔性在这样的企业身上都有所展现。这些对于企业来说是良好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积极发挥其文化底蕴的积极价值, 并且坚持不懈, 动静结合, 实现创新发展。
第五, 家族式企业。上市公司往往面临着多元利益诉求, 因而往往追求短期效果, 有时不得不实施大宣传战略, 与水的隐喻具有弱契合性。而家族式企业不存在上市公司的那些问题, 是很有可能以较低的治理成本获得较高收益的。家族式企业有着相对稳定的经营理念和内部制度, 适合推行“水式管理”及相关措施。通过观察, 很多私营企业具有显著的水隐喻的管理特点, 比如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家训的形式传承, 成为这类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这也是其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
三、“水式管理”的思路
(一)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优秀的文化总是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特别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背景下,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坚持自己的特色和理念。“水式管理”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生产的关键和基因, 是企业发展的底蕴和根基。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方面, 要求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共同营造一种整体氛围, 一条小河可能不成气候, 但许许多多的小河汇集在一起形成大江大河就能够形成浩瀚气势;另一方面, 坚持动静结合, 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静态口号, 更是企业领导与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动态表现, 只有在践行过程中企业文化才能得以落实与完善。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一种长远思想, 像水一样不断前行、不断沉积, 将企业文化作为宝贵财富进行传承与延续,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底蕴价值和指导作用。
(二)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对于领导者来说, 员工是其管理的基础, 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能够提升管理效能。相反, 如果领导与员工关系恶劣, 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在物质激励方面, 保障员工待遇, 公平分配, 共享发展成果, 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在精神激励方面, 积极给予员工表扬, 实施亲情化管理, 充分信任员工, 加强对员工授权等。其次, 建立健全员工发展机制。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机会, 比如举办培训活动、学习会、交流会等, 提升员工专业技能, 促进知识共享与代际传递, 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再次, 构建包容氛围与容错制度。领导者要像水一样包容, 鼓励员工建言, 对于员工的错误给予宽恕, 这样员工才有机会进行自我完善, 充分调动自身的工作积极性, 并且提升自身的组织忠诚度和归属感, 成为“载舟之水”。
(三) 树立务实领导风格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领导者要少花一点心思在酒桌应酬上, 多花一点心思在技术创新上;少花一点心思在权力争夺上, 多花一点心思在关爱下属上;少花一点心思在个人利益上, 多花一点心思在整体利益上。领导者要积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坚持以服务为导向、以客户为导向、以实干为导向,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质量的优良作风, 狠抓实干, 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务实风格往往展现在老一辈人身上, 因此青年领导者要多向老员工、老领导学习, 像水一样沉稳, 像水一样沉积, 动静相宜、自查自省。
(四) 推崇和谐共生的合作理念
随着环境与竞争对企业带来的挑战日益加剧, 很多情况下单靠企业一个市场主体是难以维系持续发展的, 这就需要企业与供应商、投资伙伴、设计商甚至竞争对手建立包容共进、和谐共生的合作关系, 共同应对发展困境。跨界合作的同时, 企业要更加注重内部合作, 也就是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团队之间建立跨越利益壁垒的合作与协同关系, 实现资源的“乘数效应”。企业管理者要把包容、整合、协同、共进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进行构建与培育, 并将其融入员工管理制度、考评制度中去, 在这一点上, 格兰仕公司做出了典型。格兰仕是一家家族式企业, 其非常强调“上下交好”, 正所谓“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通过交流与合作, 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因此, 格兰仕公司鼓励在内部构建上对下服务、下对上负责的牵引式逆向管理模式, 促进了格兰仕公司竞争优势的获取。
(五) 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水的流动是不会停止的, 作为企业管理者同样也要树立这种理念, 把企业打造成持续发展的“长寿企业”。第一, 维持发展动力。水流长存, 其前提是充足的水源, 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企业要加强和巩固持续发展的动力, 既要积极创新, 把握市场先机, 敢于探索, 又要忠于客户、忠于市场, 满足多元化需求。第二, 保持深厚的发展底蕴。也就是通过愿景展望与核心价值观塑造来凝聚力量, 苦练内功, 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引。第三, 注重利益协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有时能够对企业产生决定性影响, 因而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并履行社会责任, 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良好企业。
作者: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