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
(2014-06-27 17:06:15)
标签:
育儿 |
分类: 集体备课 |
榆垟中心学校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表
组 |
语文组 |
组 |
张苗苗 |
地 |
多媒体教室 |
||
记录人 |
|
中心发言人 |
|
时 |
3.28 |
||
参加 人员 |
语文组全体成员 |
||||||
备课 内容 |
二年级《揠苗助长》 |
||||||
精备课 教学 目标 |
1、认识“焦”等3个生字,会写“焦”理解“巴望”“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
||||||
精备课 教学 重点 难点 |
重点: 认识“焦”等3个生字,会写“焦”理解“巴望”“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难点: 能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
||||||
精备课教学设计 |
|
||||||
一.谈话导入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读课题,猜猜揠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 揠苗助长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翻开课本122页 自由读课文,至少读两遍,注意,读书时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 2、认读生词 ⑴这么快就读完了,那我要考考你们,瞧,字宝宝出来和大家打招呼了,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生词,小老师领读) ⑵会了吗?老师把拼音去了,谁敢站起来读读?你来读第一组(其他同学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一遍,)其他同学,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一遍,读错了,我们就帮助纠正。) ⑶这些字宝宝带来了自己的朋友,比比谁看得准,读的正确。 a.下面我点一个,你们就读一个,开始了(抢读)(如读错“喘”就顺势指导喘的识记方法或者喘的意思。)b.叫学生上台站老师旁边,在我们身上你找到“一大截”了吗? 3、生字回文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一起把字宝宝送回课文吧,相信这一次,一定能读得很流利。读的时候思考一下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开始吧。 4.课文读完了,谁能用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词语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呢。
古时候有个人,他
三.再读悟理 1.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老师奖励大家欣赏一张图片 这是一张禾苗图,你觉得这禾苗长怎么样?如果你是这禾苗的主人,你会有什么愿望呢? 是啊,这禾苗的主人也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 (幻灯)“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先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农夫的心情怎么样呢?生回答 指名读,齐读。感受巴望。 2.可是啊。。出示②出示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禾苗是不是真的没有长高?你从哪个词读懂的? 一天过去,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两天过去,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三天过去了,农夫的心理特别着急,他在田边眼巴巴的看着这些禾苗会说些什么呢? 3.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焦急地转来转去是怎么样的呢?小朋友们先在座位上试试,一起试,指名上台表演。齐读,边做动作边读。体会农夫焦急的心情。 4.焦字字形 指导(学生观察,上下结构下面四点底写的稍微宽一点,一起把它送进田字格。农夫多焦急啊,汗都留下来)
师:农夫特别特别想让禾苗快点长大,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急于求成,(板书) 5.师:那么农夫想到办法了吗?想到了什么办法呢? 自己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话说说? 师:他想出的好办法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弄得——(筋疲力尽)什么是筋疲力尽?我们来试试看,小朋友,我们弯下腰来拔拔看,一棵一棵往高处抜,继续拔, 你们现在感觉怎么样?老师来采访一下。你们才拔了一分钟,而农夫就这样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所以他现在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真是筋疲力尽。 谁来带着体会来读读这段话?(读吧) 师:是呀,虽然很累,可看着被自己拔高的禾苗,他是什么心情(高兴的)! 谁来带着你的理解读第三段。 (出示):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师:你读出了高兴,谁来一边喘气一边高兴的读读,瞧这农夫又累又得意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我读前边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生接—— 师:辛苦总算没白费 。他花了那么大力气,结果怎么样呢? 6.出示 禾苗枯死的图片。 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生汇报交流 总结枯死原因。 师:禾苗生长是有自己的规律的,长大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农夫为了让禾苗快点长大,用了一个愚蠢的办法,将禾苗拔高,最后得到的结果必然是 禾苗都枯死了!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生说 师总结板书:不要急于求成 练说:
农夫的儿子说
邻居们说
农夫说 四.总结学法 师:小朋友们,像揠苗助长这样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文章就叫做寓言. 幻灯片出示,什么是寓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以后我们要想读懂一则寓言应该做些什么吗? 总结学习方法:读懂故事——明白道理——联系现实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任务需要你们去完成呢。出示 生字费:观察,范写,指导书写,反馈 师:今天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读了一则有意思的寓言故事,还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希望小朋友们能将自己今天的快乐与他人一起分享,把这则寓言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每一则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同学们课后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
|
||||||
课后全体成员评课 |
一、重视字词教学,注重朗读感悟 我们知道,把识字教学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这已成一个共识。在字词教学中,王老师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来帮助孩子识字。如教学生字“喘气”,教师指哪个词语,学生就读哪个词语,而且节奏很快,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喘气的意思。再比如,教学词语“一大截”,老师让学生上台,通过师生一高一低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 “一大截”,直观形象。教学完生字之后,王老师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用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词语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呢?生字的复现,既为二年级的孩子概括课文大意降低了难度,同时训练了孩子运用词语的能力,把识字和课文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识字教学显得厚重而丰富。王老师对“焦”字的处理,很是巧妙,根据“焦”的构造特点,老师一边写一边提醒学生:农夫多焦急啊,汗都流下来了,非常生动形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容易就理解焦的意思以及字形。总之,教师的引导语言是富有亲合力的。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等词语时,王老师又采用了随文释词,紧扣词不离句乃至离段,把词语放到具体语言环境去理解的方法。比如理解“筋疲力尽”一词时,王老师有意识地渗透中高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的方法,她在课堂上是这样问的:“禾苗那么多,农夫要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他会觉得很怎么样,让学生先带着体会去说——”然后追问:“那么文中哪个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农夫非常累啊?”这样,“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才变得可触可摸可感,真正进入学生的视野,成为他们语言生命积淀的素材。 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外在显现,为了尽情地表达,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文章的一段一句,甚至是每一个词语当中。认识到这点,老师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搭建朗读平台,营造朗读氛围,润物无声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体会农夫的“筋疲力尽”,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小朋友,弯下腰一起来拔拔看,一棵一棵拔,看见孩子们有点累了,相机采访学生:“你们感觉怎么样?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说()。 “是啊 ,你们刚才才拔了一分钟,可是农夫是从早到晚,累了一整天的农夫,他不累才怪呢?让我们把这份感受送进去读一读。”在反复地读中慢慢品味词语的妙处。而老师的评价语也很智慧,如“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农夫的筋疲力尽”“你让我真的感受了农夫确实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等等,再比如感悟“焦急”“转来转去”等词时,王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动作演示去体会种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长高的那种急切的心情,在理解种田人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她让学生朗读,说感受,同时用动作表演“焦急地转来转去”,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释放,同时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二、通过角色转换,巧妙感悟寓意 寓言是借助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这则寓言要揭示的道理是比较难得,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王老师在教学全文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飞跑着回去告诉自己的父亲。农夫根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连忙赶到地里。邻居们也来了,这个时候,面对着这样一片枯萎的禾苗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什么;如果你是农夫的邻居,你会说什么;如果你就是农夫,你会说什么。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学生的表现欲再次被点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在表达内心的想法时,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明白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