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簇拥的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美篇--人在旅途 |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古登堡圣经》和《美因茨圣经》
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这本《古登堡圣经》(Gutenberg Bible),亦称四十二行圣经,是《圣经》拉丁文公认翻译的印刷品,由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古登堡于1454年到1455年在德国美因兹采用活字印刷术印刷。这部圣经是最著名的古版书,它的产生标志着西方图书批量生产的开始。据说当年一共有180个古登堡圣经被印刷出来,40本印刷在羊皮纸上,另外140本印刷在纸上。截止2003年,世界上存留的古登圣经包括:11个羊皮纸上的完全拷贝,一个羊皮纸上的新约全书, 48个基本完全的纸上的拷贝,还有一些零散的拷贝。完整的拷贝由1282页组成,装订成两卷。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这一本是完整版圣经。
与《古登堡圣经》同时展出的还有一部差不多是同一时代的巨型手抄本圣经:《美因茨圣经》(The Giant Bible of Mainz)。两本圣经均于十五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德国美因茨制作。据说这两部书及一批珍稀版本的书籍,都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由一个欧洲商人带来美国。当时人们都食不果腹了,人人都勒紧裤带过日子。但美国国会为了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图书馆,还是重金买下了这批图书。
在决定买这两本圣经的时候,国会进行了讨论。美国人说:“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我们没有悠久的历史,物质固然重要,但精神同样重要,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宝藏”。于是当时的胡佛总统批准拨款,花了大约一百五十万美金买下了包括这两本大圣经在内的一批图书,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就是美国精神,固然勒紧裤腰带,也要买书。这样的国家,不强大是没有道理的。
通往二楼

二楼的托马斯 . 杰裴逊藏书展。"离开了书,我无法活下去... I can not live without books".托马斯 . 杰裴逊的话赫然刻在图书馆二楼玻璃墙书架上。
杰裴逊私人收藏的这些书籍,是历时50年时间,经过千辛万苦,从欧洲大陆和美洲的主要图书商,图书市场及出版社精心挑选和收集的。杰裴逊对自己的藏书非常自豪,他称它们为“美国最好的藏书”。
到了三楼,你可以俯瞰主阅览室
巨型大理石柱支撑了8尊雕像,代表着文明生活和思想的特征。而栏杆上立着的16尊青铜雕像,意在向那些在各方面做出贡献的人们表达敬意。这些人包括牛顿,荷马,米开朗的基罗,贝多芬等等。
在主阅览室中,圆形天花板由各式玻璃镶成的,二千扇玻璃窗制造出极好的采光效果,高大绵长的木质书架上满满的是硬皮书籍,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
国会图书馆中文部,共藏有中国古代的善本书籍5万多册。有一卷《一切如来》,是公元975年北宋早期佛经的本版印刷品。国会图书馆还收藏有自1938年到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重庆,成都,云南等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学,戏剧等实况记录达5000种左右。这些资料,是当时美国的特派专员费正清收集整理后交给美国政府,再由美国政府送到国会图书馆保存的,已经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