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地中海邮轮之旅(八) -- 露天历史博物馆:罗马 Rome(意大利)

标签:
旅游文化娱乐杂谈 |
分类: 美篇--人在旅途 |
罗马大约分古城和新城两部分。古城基本上是1870年后建立的。它就象一座露天历史博物馆,记录着罗马的光辉历史。宏伟的宫殿、教堂、博物馆等建筑均是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大理石雕像和喷 泉遍地分布,狭窄的古街道用石头铺成。
我们参观的主要景点:
古罗马广场
古罗马广场形成于900多年的时光流逝,在所有广场中不仅最为古老也最为知名。古罗马广场建于公元前7世纪,原为伊特鲁里亚人的埋葬场,之后拓展为罗马共和国无比璀璨的中心地带。公元4世纪之后,古罗马广场的重要地位日渐丧失,直至沦为牧场,并且大量石料和大理石被窃去用于修建新的宫殿、教堂和纪念碑。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一切古典事物重燃旧爱,广场成为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瞩目的焦点。公元18世纪开始,人们开始系统地挖掘广场遗址,该工程一直持续至今。
置身此地,仿佛时空倒流 那种震撼和感动,不身临其境你绝对无法体会.并且这份感触将在你脑海深深的挥之不去.
提图斯凯旋门(Acro di Tito),建于公元81年,为庆祝韦斯巴芗和提图斯平定耶路撒冷犹太人起义而建。这座拱门是犹太人大流散开始的黑暗的历史象征,因此过去罗马的犹太人都会刻意避开这道拱门。
罗马斗兽场(Colosseo),自从诞生的那天就是,到今天仍然是,罗马的象征。即使今天,站在大圆形竞技场的遗迹上,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两千年前疯狂的观众地动山摇般的呐喊。因此参观竞技场最好是在傍晚,夕阳给竞技场染上一层火红,强烈的光影对比勾勒出竞技场雄浑的形体,也凸现它肃杀悲壮的神态。
这座公元前80年建成的雄伟的竞技场堪称公共建筑的楷模。在这里可以见到古罗马建筑最基本结构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结构。一系列的拱、券和恰当安排的椭圆形建筑构件使整座建筑极为坚固。当时的建筑就是依靠这种高水平的结构形式,使内部空间得以解放。
竞技场设计了宽敞的阶梯和走廊,并设计了八十个拱门,在每一个拱门的入口处都有标有数字,方便让观众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让五万人于十分钟内进入剧场内坐定。这样的设计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进步的。竞技场的功能性设计也非常合理,角斗士从何处出入,在哪里休息,猛兽关在哪里,死伤者从何处抬出,都有清晰的分布。


君士坦丁凯旋门(Arco di Costantino) 建于315年,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大帝击败马克森提皇帝统一罗马帝国而建的。凯旋门上方的浮雕板是当时从罗马其它建筑上直接取来的,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的 生平业绩,如安东尼、哈德连等,下面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战斗场景。所以君士坦丁凯旋门虽然是罗马三座凯旋门中建造最晚的一座,但仍然可以看出早期罗马艺术 的影子,而且保存比较完好.

威尼斯广场(Piazza Venezia)。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 “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


图拉真柱(Trajan's Column). 图拉真柱和图拉真市场,是古老的杂货市场。图拉真柱是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为了纪念自己征服罗马尼亚而修建的。
人民广场因人民的圣玛丽亚教堂而得名。而广场本身一直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从古罗马时代起,人民广场就是进入罗马城的重要通道之一。然而从建筑学角度判断,这一广场应该是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三个时期而逐渐形成的。1589年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将矗立于马克西穆斯广场的方尖塔迁移至人民广场。
马切罗剧场(Teatro di Marcello). 该剧场比以它为样板修建的大圆形竞技场早建90年,是公元前11世纪的古代剧场。当时是能容纳12000人的大剧场。
剧场的石材曾在4世纪时被采用了一些台伯河上架桥,中世纪时又被用做建城墙的石材,16世纪时又被用于奥尔西尼家族豪华的石棺,最后成了现在的样子。剧场外壁曾经是三层的拱形门围着,如今在第二层的拱形门上又加建了文艺复兴后期的建筑,内部被作为居家使用。剧场右边是有三根雅致的圆柱的阿波罗神殿。
我们的罗马之行只有一个下午,走马观花都谈不上,只是匆匆的撇了她一眼而已,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我们不得不离开了,当我们刚刚撩起她的面纱,还没看清她的容颜的时候就不得不离开了。但古老的罗马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遐想和太多的思考,也酝酿着再来一游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