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蓟县农家院

刘洪春
七拐八拐,汽车沿着山路蜿蜒而上。“远景山庄”位置很高,山顶建筑星罗棋布。路边怪石林立,山坡冬日景色。站在山庄平台,数十里尽收眼底。脚下是三面环山的平原地带,我还以为是一个大镇呢,其实是个巨大的村子。今天能见度极好,远处山峦起伏,视野开阔,脚下房屋错落有致。一处山体犹如一头黑色巨兽,横卧在平川之上。卧龙岗。近处,矗立一座盘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好像是1979年或1980年吧,我曾经来到过这里,近距离瞻仰过这座纪念碑,记得碑上有聂荣臻手书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我们入住的农家院叫“远景山庄”。居高临下,确实能看到很远的地方。透过餐厅的落地玻璃,可以边吃饭边欣赏美景。北京周边的农家院非常便宜,24小时包吃包住每人120元,大鱼大肉,野果野菜,火锅凉菜,绝对让你吃不了。山民淳朴实诚,保质超量,不像前些日子有媒体披露的那样,旅游点几十块钱只有五根面条。
中午吃完饭小息一会儿,就可以沿着山路走走了。山路弯弯,马路宽宽,也有山坡上的羊肠小道。我喜欢深一脚浅一脚地趟羊肠小道。看树木,看杂草,看怪石,捡野果。阳光尚好,远峰清晰。这里是蓟州盘山风景区的东侧。从远处往北看,似乎是荒凉的高山。但一进入山里,并不像想像的那样深山老林野狼出没,而是人烟兴旺,别有洞天。路转弯可能是一个村庄。各种交通标志、景区方向提示到处都是。农家院旅馆一个接着一个。高处建有观景台。深山处甚至还有品茶的茶馆。有的农家院建的像小型景区一样,亭台楼阁,潺潺流水,流水哗哗。遗憾的是,走到山路的一个拐弯处,有人把守,不让进了。听说里边有数个可看的景点,但守卫人员说,出于防火需要,目前封山,得等五一前后才能开放。
第二天上午,我们继续在山路遛弯。在山脚,一年轻人主动上前搭话:“你们要去山上景点吗?”
“我们昨天刚从上边下来,防火封山不开放。”
小伙操着浓重的天津口音:“坐我的车,我带你们上去!”
“这不好吧?”我说。
本来我们并不想进去,更不想违规进去,但小伙子说的挺可怜:“大哥你就同情同情俺们吧。疫情防控,三年没怎么挣钱了。穷死了。你们大老远的来了,不上去看看多遗憾。”
见同伴们心有所动,我提醒说:“咱们已经预订了中午饭…”
小伙子立即接过来说:“不碍事!你们说几点回来就几点回来。几个景点都看看也就一个多小时。耽误不了你们吃饭。现在还不到十点呢。”
小伙子执着、热情:“你们四个人给150元,一个人平均不到40,相当划算。上车吧!”
我们也只好上了他的车。就算哥们我对疫情之后恢复经济做的一点贡献吧。带上我们四个人,汽车在山道上疾行。我提醒他:“开慢一点,注意安全。”路过检查站的时候,进去畅通无阻。我问他:“别的游客开车就到这里了,怎么你问都没人问啊?”
小伙子笑道:“我就是这村的人啊!值班的人认识我啊。”
“我的车他也认识。”他补充道。
一边开车,他一边继续讲:“我四十多岁,农民,养两个孩子,儿子上大学,女儿上初中。您知道,我的压力该有多大啊!可这三年,挣不了几个钱,饭都快吃不上了。好容易盼到了封控结束。”
他说,他们村若干年轻人都是以此业为生。说着就到了第一个景点。还真像他说的,山上的游客并不少,看得见的起码有几十人。这个景点是一处大型现代佛教建筑。依次进入山门,大雄宝殿,观看仿古建筑,各种宗教雕塑。殿宇高大,气势雄伟,在观音像前安静肃立。大殿不远处,还有一座佛塔,据说是原先有个塔底子,上面部分新修。
游览中,这哥们还充当了义务导游。尽他知道的给我们讲解。如这寺庙哪一年建成,规模等。然后,我们继续坐上他的车,看其它一些景观。如这里是一处茶馆,那里是乾隆皇帝来过的地方等。我们在高台上远望,在巨大的石头前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