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山戴氏流源研究会
诗山戴氏流源研究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72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龍山宮志  第五章 雜錄( 转载)

(2013-12-27 14:09:36)
标签:

历史知识

文化

分类: 历史文化

龍山宮志

第五章 雜錄

一、廣澤尊王籖(簽)詩一百首

羅倫,又名彝正,字一峰,江西省永豐縣人,明憲宗成化二年(西元1466年)中舉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旋以疏阻大學士李賢,奪情忤旨,謫任泉州市舶司。在任中,即明憲宗成化年間(西元1470~1480年),來詩山而作簽詩一百首,奉送廣澤尊王。

第一簽:  七層寶塔瑞光環,直向蓬萊頂上安,今日大千人仰望,休將俗眼一齊看。

第二簽:  熊羆入夢最為奇,須蔔君家誕貴兒,此是老君親抱送,看看好事莫嫌遲。

第三簽:  桃李栽培遇一春,花開曾見幾翻新,雖然燦爛強眸看,爭奈連宵驟雨頻。

第四簽:  兩情歡合甚綢繆,強作夫妻度幾秋,一朝判袂分飛去,用盡工夫不到頭。

第五簽:  忽逢惡曜轉加臨,朝夕常懷恐懼心,能盡殷勤祈禳力,庶幾災害不相侵。

第六簽:  一輪明月正中秋,萬裏江山涼氣流,猶賴清風添爽凱,團圓歡慶不須愁。

第七簽:  老來得意甚從容,如在春風鼓舞中,幸遇黃花秋後發,莫嫌斜日照殘紅。

第八簽:  功名造物已安排,不待營求自送來,人道書中有珍寶,休誇當日紫金台。

第九簽:  出行久矣未能歸,音信相傳付與誰,喜鵲簷前報消息,想應早晚是歸期。

第十簽:  持心不善任從君,暗處常防神鬼聞,朝夕弗能知畏謹,門庭不日有災氛。

第十一簽: 婚姻和合本由天,此是前生有定緣,千里有緣千里合,百年偕老慶團圓。

第十二簽: 家家樂歲慶升平,穀價平平自不登,鼓腹謳歌知有自,焚香虔志謝蒼冥。

第十三簽: 水旱相仍氣不和,當知天數莫能逃,年冬豐歉多饑饉,疾病流行到處遭。

第十四簽: 生為男子遇昌時,一舉登科步玉墀,自是吾門有餘慶,榮華富貴未為奇。

第十五簽: 淹抑多年莫恨貧,百花開發盡逢春,一朝富貴風光別,爭羨門庭氣象新。

第十六簽: 豐歉年來事不同,天心難測亦難通,旱蝗水潦應難免,田野憂愁不得功。

第十七簽: 久困塵泥未遽興,人生只為利和名,要知富貴皆天定,運到通時自履亨。

第十八簽: 陰陽葉吉最難求,水繞山環乃葬邱,此是前生先註定,兒孫享福旺千秋。

第十九簽: 從來好事最多磨,爭奈未逢命運何,若要出頭難得遂,不如安份免奔波。

第二十簽: 春種夏耘貴及時,時來切莫用功遲,更能勤力多培植,坐享秋成斷不疑。

第二十一簽:營求吉穴築高堂,此地誠為美利場,庇蔭帲幪成美利,子孫永保福繁昌。

第二十二簽: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皆由一念成,日月照臨無缺處,乾坤廣大妙權衡。

第二十三簽:耕種工夫好趁時,況兼雨水又添滋,若能勤力無休歇,自有陰光暗裡知。

第二十四簽:經營百計事難成,久困迍邅運未亨,倘使一朝逢吉曜,榮華富貴足平生。

第二十五簽:淹延久病總堪虞,扁鵲如今世上無,只有神明能普濟,專心禱告必相扶。

第二十六簽:山行不盡水無窮,念汝經營欲遇龍,用盡功夫圖未合,事諧想必在秋冬。

第二十七簽:君家有喜產英才,皆賴懷胎陰隲來,天上麒麟真異種,都緣造物已安排。

第二十八簽:一家養女百家求,卻使姻緣不到頭,此系強為非信蔔,到來贏得惹憂愁。

第二十九簽:耕種勤勞賴有天,不須多慮並憂邅,今年雨水多添足,到處豐登慶有年。

第三十簽: 莫道山川最險深,人心機變更難尋,相逢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第三十一簽:家家養飼幾多般,六畜生成事最難,必待遭時皆得力,自應息利倍收完。

第三十二簽:生來活計在行船,水順風和任自然,更得日時皆葉吉,必無險難並憂邅。

第三十三簽:殯葬從來利害多,亦須人事兩相和,方位已諧符吉日,兇神惡煞自消磨。

第三十四簽:高堂巨室此時營,應遇福星照耀臨,人物享通俱可慶,四時憩息亨安寧。

第三十五簽:生來命運得休期,鶚蔫榮登正此時,佇看鈴聲來捷報,這回喜慶定何疑。

第三十六簽:曉來鵲噪繞簷飛,傳報佳音及第歸,積善之家有餘慶,門庭不覺自生輝。

第三十七簽:身掛如來三尺衣,出家得力俗非宜,心經好自殷勤誦,樂業安居且莫遲。

第三十八簽:勸君忠孝兩宜全,不可尤人更怨天,能自律身知警省,自然福祉湧如川。

第三十九簽:人世憂危未始無,勸君切莫恣歡娛,若能警省常加謹,自有神明暗裡扶。

第四十簽: 重病纏綿未得痊,多方醫治望安然,花開忽值連宵雨,壽夭原來本屬天。

第四十一簽:些事未休萬事來,心中疑慮又多猜,隨緣擺撥持公正,覺得從頭事事諧。

第四十二簽:人心險惡幾多般,作事常防似過灘,若不自身常把捉,必遭暗箭恐生端。

第四十三簽:百事和諧世所難,危枝曲幹未能攀,常防奸險又遭蹶,造物於予何太慳。

第四十四簽:雨順風和時氣通,從今五穀盡登豐,一年收成三年蓄,陰助方知造化功。

第四十五簽:日行太速月行遲,日月流行似轉機,須信人生能幾許,從今定志好修為。

第四十六簽:初難後易費窮探,婚得佳姬孕得男,此事未能容易得,前三三更後三三。

第四十七簽:秋入山河氣象雄,鵬飛萬裏又乘風,此時喜得翻騰志,飛入高空縹緲中。

第四十八簽:災患無端遽到身,只緣奸詐損天真,自家禍福自家召,天地無私不枉人。

第四十九簽:勸君謀事在秋冬,未可留心春夏中,若要急行無好步,何如且等莫匆匆。

第五十簽: 花遭久雨葉遭霜,困厄之中不可忘,成敗榮枯皆有待,時來顏色自蒼蒼。

第五十一簽:春夏秋冬四時中,百計經營勢日隆,水陸並行無阻礙,坐收利息盡無窮。

第五十二簽:跋涉行途去不窮,魚沉雁渺更無蹤,勢殊時改風光別,人未來時信已通。

第五十三簽:莫恨經營事不諧,人生皆是命推排,五行造化相生尅,一點春光照不來。

第五十四簽:大凡善惡起於心,心善乾坤報亦深,鑿石自然能見玉,淘沙不覺亦逢金。

第五十五簽:百計經營事不通,奈何雲暗月朦朧,若逢時運亨通日,水陸並行大有功。

第五十六簽:心持定見莫生疑,事到吾門旋轉移,若要造謀重整頓,紛紛並至更憂危。

第五十七簽:今年蠶養免憂煩,田野交橫桑柘繁,大熟繭絲狼藉甚,卻教男女起欣歡。

第五十八簽:蠶婦殷勤不慶辛,今春還覺勝前春,況兼倍熟家家喜,造物陰光豈負人。

第五十九簽:此地安居樂自由,逍遙得道任清幽,生涯脫出塵埃外,便是神仙戮力求。

第六十簽: 世間理與法相通,理若能行法亦同,理法並行皆得勝,任他詐猾逞英雄。

第六十一簽:活計從來在一般,優遊來往任奔波,一蓑一笠皆吾樂,自有陰光息利多。

第六十二簽:四景欣然氣象嘉,正當桃浪漲春花,龍門一跳榮華日,好事重重入我家。

第六十三簽:疾病多醫未肯痊,必須禳謝得安然,當知神力陰中助,誠敬猶能感上天。

第六十四簽:論訟多端有幾般,入他羅網欲支難,也須轉托求高援,此事方能得吉安。

第六十五簽:費力工夫戮力求,陰陽不順使人愁,若教天意能回轉,雨順風和慶有秋。

第六十六簽:常防奸險莫相依,忽爾災生事不疑,莫受他人陰裡損,當時須自察先機。

第六十七簽:倚門日日望歸期,亡者常多存者稀,隱隱一朝風浪急,沾巾涕淚灑前扉。

第六十八簽:花逢久雨最多愁,花若能生遇雨收,月被浮雲光不見,雲開依舊月光留。

第六十九簽:暗室之中不可欺,此心誠恐鬼神知,一言一行君須謹,禍福於人皆自為。

第七十簽: 昆山美玉盡無瑕,好著工夫用琢磨,自有貴人相顧識,從今喜慶獨君多。

第七十一簽:欣見君家喜氣新,老君抱送玉麒麟,自能陰力相扶助,振起門閭必有因。

第七十二簽:平生學道欲求精,煉得仙丹指日成,水作急流中勇退,從今好好振家聲。

第七十三簽:桂折秋香定可期,更看桃浪漲春輝,文章聳動君王聽,占得高名及第歸。

第七十四簽:平生且作紅塵客,勞力勞心能幾時,直待秋殘寒露後,自然命運頗相宜。

第七十五簽:隨分窮通莫與爭,天心佑德定扶君,暫時失意休疑怪,佇看千祥集似雲。

第七十六簽:臨危履險亦須防,謀事沉吟不可忙,若有遲疑更加謹,縱然舉動不愴惶。

第七十七簽:孕婦懷胎半死生,經持十月重非輕,也須穰謝多祈福,災難消磨莫震驚。

第七十八簽:明月清風能幾時,饒人惡語未為癡,縱然拔得些兒翳,樂事未休轉覺悲。

第七十九簽:歷盡重山險路來,此身方許離法埃,一聲霹靂生頭角,直駕青雲達上臺。

第八十簽: 舟行平浪始知安,馬入羊腸頓覺難,一易一難須慎擇,風清月明喜情寬。

第八十一簽:崇崗峻嶺甚嵯峨,大海長江巨浪波,跋涉幾回真可怕,幸然安穩喜何多。

第八十二簽:日月飛輪轉似梭,人生何用苦奔波,些兒作事能知謹,天佑君家喜若何。

第八十三簽:好事多從積善來,口齋終不如心齋,人能持戒常如一,到底平安免禍胎。

第八十四簽:勸君謀事莫傷人,惡毒之中反及身,蛇鼠心腸終不久,能行平等是良民。

第八十五簽:從來恩愛是冤家,彼此多因情意乖,禍福於人相倚仗,陰中報應定無差。

第八十六簽:鳥獸猶能性自靈,勸君有勢莫依憑,淩霄傍樹花枝茂,樹倒花殘勢自傾。

第八十七簽:功名有份自安排,玉在石中不久埋,此日乘龍當奮迅,君家陰隲已胚胎。

第八十八簽:栽花插柳遇春時,日日常沾雨露滋,幸有賢郎能振起,一庭瑞靄絢門楣。

第八十九簽:第一為人貴坦夷,圖謀非可用奸欺,馬行平路又遭蹶,莫道人無險難時。

第九十簽: 平昔同為刎頸交,忽然無故遽相拋,只緣離間生殘害,從此嫌疑起禍胞。

第九十一簽:世上壽夭不能推,四鼓未期五鼓催,第一勸人行好事,舉頭天眼甚恢恢。

第九十二簽:終日尋龍不見龍,往來冥漠更無蹤,何須苦用辛勤力,只在回頭轉顧中。

第九十三簽:平生只為苦無兒,托佛求神未有期,若遇家中有陰隲,盡教花發長偏枝。

第九十四簽:疑心作事定多差,影在杯中必有蛇,利害是非猶未決,若還強作也交加。

第九十五簽:訟庭非吉遇凶多,此系官司一網羅,費卻心機離不得,縱然離得也奔波。

第九十六簽:婚姻和合系前緣,成否原來本屬天,月下老人先有信,事諧佳偶不期然。

第九十七簽:勸人作事莫欺心,山谷岩崖險太深,莫道幽陰在何處,苟萌一念鬼神臨。

第九十八簽:旅況淒淒淚欲傾,人心危險莫依憑,一朝遽有回鄉意,須待秋冬事可成。

第九十九簽:天地無私德是親,此中報應豈無因,自知善惡常分別,何不拳拳作好人。

第一百簽: 若不逢春更待秋,時來運轉樂悠悠,事關遲緩須留步,勸君得休便且休。

 

二、詩山龍山宮對聯

(主要作者是清朝進士永春人顏廷渠)

正殿楹聯: 聖跡留詩山萬古英靈長赫濯,

      公園環神宇四時花果薦馨香。

正殿柱聯: 龍興三百年蕩寇祛瘟赫赫王靈宣海外,

      山環數十裡舍精孕粹堂堂勝地冠泉南。

廳口柱聯: 宮本王居當年端賴形家指點,

      神原孝子此日猶教善信心儀。

拜亭石柱聯:威鎮山頭聖澤彌廣,

      足垂藤上王化長尊。

下廳柱聯: 龍氣盤旋鐘瑞氣,

      山靈磅礴顯王靈。

大門外牆聯:龍鳳成形際天蟠地,

      山川間氣毓聖甄王。

 

三、廣澤尊王神咒

(錄自臺灣台南市西羅殿)

焚香 焚請 志心昄命

拜請龍山郭聖王,忠孝成神受敕封。

玉皇敕賜開佛國,閩南鎮邦誥聖公。

原來天地先育化,轉世北辰顯金光。

上朝金闕三元第,下複昆山八節功。

調理綱紀順天命,統制乾坤遍十方。

佛法變化無窮盡,三支清香請聖公。

…………

 

四、廣澤尊王寶誥

(錄自臺灣雲林縣土庫鎮鳳山寺)

志心昄命禮

龍山古宮,崇奉明神;神繼赫赫,普度迷津。

靈顯泉郡,遠蔭四鄰;仙風道貌,法雨常新。

驅魔伏虎,掃逐邪神;真經一念,降福頻頻。

慈悲憫世,大道深仁;志心昄命禮成!

說明:上述三、四原文“拜請鳳山”,“鳳山古寺”。此系龍山宮志,因而分別更改為“拜請龍山”,“龍山古宮”,餘者皆按原文錄之。

 

五、龍山夕照與宮園映暉

龍山夕照

龍山宮經過林路,于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捐資修建之後,未建詩山公園以前的期間,就流傳著龍山夕照,並列入詩山美景之一。

由於當其時龍山宮是宮殿式建築,古色古香,外面有釉面紅磚,加封於土牆,屋蓋是黛色古瓦,陽光一照煜煜生輝;內部是光油暗漆,滿堂金碧,煌煌燁燁。特別是夕陽斜照,與宮闕靈光匯合而反射出來,同周圍的豔花綠草、蒼松翠柏等自然景色,協調而組成一幅瑰麗的畫屏,令人欣賞而贊之曰:龍山夕照!

宮園映暉

詩山公園於民國二十年元月(西元1931年)建成以後,使龍山宮環境更加美化。由於該園的風光有:妍香百花、鮮豔芳草、清澈池塘、雅致涼亭、蓊薈叢林等,巧匠人工雕琢的景物。陽光炫耀,龍山宮與詩山公園,相互映暉而佳景迷人,被譽之曰:宮園映暉。

特別是於1990年,菲僑戴新民先生捐資而重新翻建龍山宮以後,該宮外面有釉面紅磚而加封於機磚牆,屋蓋鋪著琉璃綠色瓦,並且翹脊雕龍琢鳳,一望流丹滴翠。內部更新為雕樑畫棟,異常璀璨。又於1990年至1991年,先後由菲僑戴新民先生,臺灣同胞陳柏青、謝再興、洪祖持、陳飛鵬、郭信宏等諸位元先生,以及李黃恒貞女士熱心捐資修建詩山公園。如:進行翻建仰高亭,在龍山宮前面重建花圃與蓮花池塘;增建龍亭、鳳亭、曲橋、新圖書館;並喬裝大門等,因有今日妍嬌之公園新貌。從而使龍山宮與詩山公園媲美,晨曦晚霞,陽光燦爛,宮園彼此映暉,景色甚為妖嬈,使欣賞之人而留戀忘返。

 

六、重要考證18例

詩山大庭戴鳳儀于清德宗光緒廿三年(1897年)編著《郭山廟志》,有不少與史實不符,甚至謬誤。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郭聖王化身是十歲還是十六歲,斷十六歲。雖然正確,但是無以生卒年間加以論證。郭聖王生於後唐同光元年( 923年),卒于後晉高祖天福三年( 938年)。由於有的志書記載郭聖王生於後唐同光六年,據國史後唐同光只有四年,何來六年呢?即元年寫成六年之誤也。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清溪崇善裏”,依據五季及宋代行政區域,當時崇善裏範圍是現在南安溪美一帶,距離現在安溪金穀相當遠。只有清風裏接壤,而且有一村落名叫歐內,以閩南語音似河內,河內就是現在河美村。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父薨,艱於葬地,王憂心忡忡,潸然淚下,一形家鑒其孝,指長者山而告曰:“窆此大吉。”王然之,稽顙謝。籲求長者而塋。輕便獲得風水寶地蜈蚣穴。又雲:“不忘故主恩,則致其義也。”祭楊長者文曰:“惟長者之慷慨,貺塋地于尊王,至今孤墳三尺,猶襯于封塋之旁,**恭承王命,薄奠夫桂酒,椒漿,跪陳詞而感喟,尚饗!”加以肯定。如此云云,不符史實,亦不順理。楊長者邀請形家為求風水寶地,使自家代代興旺發達,怎麼會慷慨貺塋地於他人呢?!王七歲喪父,一形家鑒其孝贈送風水寶地蜈蚣穴,王已經十歲,距離三年,豈有未葬之理?假如真的楊長者貺塋地于尊王,豈有尊王母子拂曉逃跑之理?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郭山廟祀孝子郭忠福,“廟之建始自通文”,即指閩王昶通文二年,系五代後晉天福二年( 937年)於城隍處。郭忠福於後晉天福三年( 938年)化身,豈有未化身就建郭山廟之理?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雲:“魚兒釣上樹,牛騎人,人戴銅笠,言怪誕不經,君子弗信”,此事確屬罕見,並非怪誕,如果時間、空間符合事宜,完全能夠出現。而且此事流傳口徑非常一致,範圍極其廣大,為時千年之久,可以證實之,應該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也!

曾天爵寫譜系“王,郭子儀後裔,世居清溪山下”,由於距離清溪山下最近是現在蓬島村東溪角落,該村正是郭子儀七世孫之後裔也。同上編著《郭山廟志》以閩書、縣誌無記載而否定之。無記載不等於無此事實。郭聖王誕生於斯是正確的,不可否定也。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雲:“凡謂世居地者,皆謂祖父歷代居此也,”“龍山宮是郭聖王祖居,無掛太王畫像,無安太王神主,郭聖王有知,感想如何?!”企圖否定龍山宮是郭聖王祖居。事實就是事實,不可否定也。由於郭忠福得到清溪風水寶地蜈蚣穴,畏懼楊長者追殺而逃難龍山宮居住。人去室空,年久月深而原故居失修倒塌化為烏有。龍山宮雖非尊王的出生地,卻是其母子逃難的落腳點。太妃生前居住四十三年,尊王生前居住六年;尊王與王妃先後化身了,他倆的魂帛後改為畫像,又雕刻神主,再塑金身,皆安放於斯。龍山宮系蟠龍穴,與清溪蜈蚣穴一樣尊王英靈顯赫而歷代封王晉爵的發祥地,完全有理由成為故居地。清朝進士永春縣人顏廷渠為龍山宮作對聯曰:“宮本王居”已經證實之。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該廟未建說建了,無毀說毀了。“明隆慶元年,裏人因廟火於倭,重為創建。”依據考證,明世宗嘉靖腐敗,於是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1560—1566年)島倭(日本海盜)經常騷擾福建沿海,永春人呂尚四匪徒與島倭互相勾結,引導入侵詩山永春一帶搶劫擄掠,鄉人憤懣而築堡郭山廟阻擊去之。島倭、呂匪欲縱火攻堡,郭忠福神靈之聲轟烈震天動地,忽然大雨驟至,倭匪攻堡所有火藥,盡淋濕不可用,認為此事非神力不可及,隨懼而遁,所以沒有被毀。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尊妃黃氏,號懿德,後唐時正月二十三日誕也,或曰:妃少字于王,王薨後,妃一旦入廟而逝,裏人因塑像並祀之。”云云。錯了。妃生於後晉開運六年( 944年),尊王薨於後晉天福三年( 938年),距離六年之久,豈能妃少時許嫁于王之理?由於妃容貌秀麗,姿態婀娜,有一天,隨母陳氏前往郭山廟進香,被王看中,採取神法妙術擬定親事,經過曲折而到北宋太祖乾德三年( 965年)入廟,化身配為王妃。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封王晉爵,對尊王在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封為提伯候,提出否定曰:“無稽之說。”以伯與候同樣是爵位,卻不知自漢伊始,“非國姓封王,天下共誅之。”宋朝之國姓趙,郭聖王雖有豐功偉績,也只能封候。豈不知封候食祿可以大於王,有萬戶候、千戶候、百戶候。又雲“按王教授廟記撰于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僅數稔,果有此事,廟記胡為不書”云云。這是錯上加錯。當年有匪寇姓湯率部眾搶劫擾民,郭忠福靈應穿白衣,乘白馬出征,所向披靡,剿平湯匪而戰功赫赫,榮獲敕封提伯候,不可置疑也。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敕封廣澤尊候。錯了。由於南宋高宗皇帝為了保護統治地位,號召勤王,突破慣例,異姓亦可封王。當時裏人(現在吾峰)吳悳奉郭忠福香火入京,恰皇宮失火,火勢昌熾。他顯神威,手揮白旗,奮力搶救,旗到之處而火隨熄滅。吳悳回朝見駕,高宗皇帝詢問前前後後之事,獲悉撲滅宮火者郭忠福,榮獲晉封廣澤尊王,並賜廟曰:威鎮廟。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南宋甯宗慶元年間,加封忠應孚惠廣澤尊王,另開慶元年間加封……戴鳳儀知道慶元只有六年(1195—1200年),不可能二次加封。於是推遲到開慶元年,加封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錯了。由於開慶只有一年(1259年),無所謂元年,特別是無任何功績,獲得如此加封,違背“論功行賞”、“無功不敢受祿”之常理。“無功受祿”為奸臣欺君罔上,論罪該斬。其實非南宋開慶元年,而是明代嘉靖未期,郭忠福盡心竭力清剿島倭與呂尚四匪徒互相勾結,經常在福建沿海搶劫擾民之亂;明代穆宗即帝位稱為隆慶元年(1567年),獲悉郭忠福保國佑民,功勳卓著,加封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經查閱國史和其他關於郭聖王歷代封爵的著作,加以肯定、補齊、理順: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敕封提伯候;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年)晉封廣澤尊王;

南宋甯宗慶元年間(1195—1200年)加封忠應孚惠廣澤尊王;

明代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加封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清代穆宗同治九年(1871年)加封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或雲:‘太尉,即尊妃父’,果爾,則太尉于王有岳丈之前,其像不當列在王下,此不可信也。”云云。由於有君臣禮與家禮之分。太尉進王殿堂,應該行君臣禮,自然而然在王之下;居家往來,按家禮太尉是岳丈,應該在王之前。

參閱有關資料和多方調查,獲悉王妃姓黃,名妙應,號懿德,南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年)敕封為妙應仙妃。父親是一位職業道士,居住尤溪,古時稱尤溪即現在詩山鎮社二村尾寮,法術高明而稱之尤溪法師。他愛女兒,不甘心把她嫁給為神的郭聖王。因此造成施法:水漫郭山廟、箭射郭山廟、火燒郭山廟,三者皆失敗而告終,為此氣憤而逝世。郭聖王寬容不得大量,不計較前愆,封為黃太尉。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陳將軍乃本邑十一都卿園人,少時英異,壯歲入廟而逝,卓有靈應,裏人塑像祀之”云云。錯了。其實陳將軍是來自德化賣碗人,有仙風道骨,在尤溪法師施法水漫郭山廟之時,他恰借宿廟內,立即行動,不惜代價,施行拋碗退水之法,協助郭聖王而立大功,被封為陳將軍。黃太尉、陳將軍皆雕塑金身,作為郭聖王的左右衛。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廟宇》郭山威鎮廟、清溪威鎮廟。依據記載:威鎮廟是聖旨敕封的,豈有如斯二處皆敕封也?遵照史實,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郭忠福晉封廣澤尊王,賜將軍廟曰:威鎮廟。但是戴鳳儀編寫志書,名稱不是曰《郭山威鎮廟志》,造成清溪河內廟,改稱威鎮廟。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戴鳳儀作序雲:“葬塋祭塋,則致其孝也;救火護國,則致其忠也;蕩寇綏民,則致其仁也;不忘故主恩而使附祀於塋,則致其義也。”

廣澤尊王確實具備孝、忠、仁、義之高尚品德,可是如此解釋,既不得要領,又不符事實。應該更正為:郭聖王生前母子相依為命,尊敬其母,葬其父塋,化身以後,神霛顯赫,封王晉爵,祭祀封塋太王太妃,則致其孝也;熱愛國家,為民服務,忠於職守,則致其忠也;有慈善之心,同情憐憫人,樂於幫助人,則致其仁也;有正義感受,見義勇為,清剿匪寇,不忘恩義,滴水之恩湧泉報之,與有情義,禮尚往來,友誼長青,則致其義也。

同上編著《郭山廟志》,“尊王分廟紀聞”,此文不妥。

久知十三行祠傳說,不知“尊王分廟紀聞”。

十三行祠宮,據說是廣澤尊王在郭山廟尊王妃秀房內孕育十三個太子,分別安置於十三個行祀宮。並傳說:“大太子顧祖,二太子顧墓,三太子顧半路……”

不知“尊王分廟紀聞”戴鳳儀在清光緒丁酉年(1897年)編著《郭山廟志》,為何不知有分廟之事呢?!分廟的涵義是什麼?有分廟就有總廟,誰是總廟?郭山廟能當總廟嗎?有何理由當總廟?即使有天花亂墜的理由,人民群眾能信服嗎?應該知道,凡是宮、觀、寺、廟、庵都是獨立單位,不相隸屬。雖然列出46個分廟,有什麼用處?

臺灣台南市西羅殿雲:廣澤尊王生有十三太保。錯了,因為太保與太子是二個不同概念,宜改為十三太子。

龍山宮建築簡史雲:清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林雲龍興建龍山宮,民國十七年(1928年)林路擴建裝飾美化龍山宮。其實非二人而是同一人,林雲龍又名林路,南安縣南廳人,是旅居新加坡華僑,聞名世界的建築專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