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式多、用途多的古代兵器~古滇青铜斧

(2015-12-02 15:14:25)
标签:

收藏

古代兵器

古滇青铜斧

分类: 曾经见识

  “滇”是今天云南的简称,而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1世纪初,它代表的是一个谜一样的王国~古滇国。这个王国地处西南边陲,民族众多,交通不便,距中原地区路途遥远。因此,战国至西汉初期的中原王朝对滇国都不十分重视,称之为“蛮夷之乡”、“不毛之地”,对其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所知无几。滇国在“正史”上难得有一席之地,以致滇国与滇文化一直是我国古代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滇国与滇文化的遗物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至此,滇国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经过近50年的努力,目前云南各地出土的青铜器已有万余件。当这些焕发着两千多年前,云南少数民族独特文化气息的青铜器,抖落了久远的历史封尘,展示在世人面前时,不得不让观者惊叹不已。它独特的艺术造型,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浓郁的地方特点和特有的民族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滇青铜文化。

“古之大事,在祀和戎”,祭祀和打仗这两件事,也是滇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中兵器占有较大的数量,也就不以为奇了。这些多姿多彩,附有各种生动鸟兽形象的兵器,在内地出土的青铜兵器上是很少见到的,仅从铜斧来看,就可以让人大开眼界。

斧是中国古代用于劈砍格斗的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组成,是人类最初发明的简单器械,在史前社会中就出现了形式多样的石斧。在古代,斧有多种的用途,如《诗·齐风·南山》说:“析薪如之何?非斧不克。”在这里,斧显然是生产工具;《汉书·武帝纪》说:“杖斧分部逐捕”指的是兵器。此外,斧还作为仪仗器、刑具使用过。

斧作为砍劈兵器的使用,在史籍中屡有记载,武王伐纣时,高举象征权力的青铜大斧,喝令三军将士和诸候:“殷有重罪,不可不伐”,并用铜斧劈下纣王及妲己的头,高悬在旗杆之上,建立了自己的周王朝。

《山海经》中说:“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说的是炎帝手下的神农氏刑天与黄帝打战,兵败后被斩首埋葬在常羊山上,但刑天报仇之心不死,又从地上站起来,将自己的两个乳头变成双眼,肚脐变成嘴巴,一手紧握战斧,一手持盾牌,用无首身冲向黄帝一阵乱劈乱杀。

在滇国出土的青铜器中,铜斧的数量是比较多的,仅晋宁石寨山一地,就出土了40余种,分为曲柄直銎和直柄穿銎两大类。作为生产工具的铜斧,花纹极少或无纹饰,不穿銎。作为兵器的铜斧一般刃部都比较宽,而且制作得极为精美,全部都有花纹,在铜斧的銎部装饰有浮雕或圆雕的各种动物,显得精美绝伦。

滇国青铜斧在器物纹饰的构思上,不是人们想像的血与火、生与死及血腥的搏杀场面。相反,人们常常看到的却是:性格温和的家畜、禽鸟等动物,给观者以恬静安适的田园生活意境,这是古滇国对自然崇拜的具体体现。

在古滇国里生产力水平低下,农耕生活还不是滇国居民的主要生活手段,动物既是人们的食物、衣物的主要来源,又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威胁。人们对动物的感情,可以说是又爱又怕;既无可奈何,又不能不依赖于它。因此,滇国居民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去与动物搏斗,二是将动物奉为神灵,敬奉它,崇拜它,希望动物神灵能够发慈悲,给人以支持、帮助。在古代,动物崇拜的方式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给动物造像。根据巫术“同类相生”的道理,在古滇国居民看来,画出或雕出的动物也像实际的动物一样有灵魂。它俨然就是动物神灵的象征,向这种动物的画像或雕像祈祷,就是向动物的神灵祈祷。于是在青铜器上就出现了各个种类、各种神态的动物形象。

http://s5/mw690/004gOIuvgy6XsoYvtbK94&690

雉钮铜斧,西汉,高15厘米,这是一件曲柄直銎式铜斧,銎与斧刃成垂直方向,斧身为扇形,銎部呈椭圆形,用精美的花纹作装饰。銎与刃的结合部是一个大的三角形与太阳纹的组合,此外还有双弦纹、勾云纹、圆圈纹、直线纹等。在靠近銎口的部位,是一幅面带微笑的人面纹,飘逸的长发是形象的绳辫纹,寥寥几笔写意的线条,就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这些纹饰交替出现,有疏有密,生意盎然,节奏明快,从而构成了器物表面刚柔相济,秩序井然,含蓄而又隽永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秩序,传达出生命的意味。

http://s9/mw690/004gOIuvgy6XsoYMZoQb8&690
    在銎的侧面,滇国工匠用圆雕的手法,雕铸了一只温顺可爱的雉鸡。这只雉鸡昂首伫立,长尾自然曳地,美丽动人的翅膀下垂,安详的目光似乎正在观望,一幅文静温和的神态。雉鸡的形象匀称中不失变化,宁静中不失动意。滇国工匠的奇思妙想,为我们营造出一份静谧、详和的气韵,令人神往,使人忘却了铜斧原有的功效,醉心于那安宁与和平的境界之中。
http://s1/mw690/004gOIuvgy6XsoYU1gs80&690

兔钮铜斧,西汉,高15厘米。斧身为扇形,三棱形的銎口,銎部有绳纹、同心圆纹、旋纹及菱形纹图案。这些纹饰都是用尖锐的工具,凭手感在泥范上画出坚硬的线条后浇铸而成的。虽然看上去有一种稚拙的感觉,但是在纹饰的分格、排列上力求均匀,富有规律。这些图案以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纹样为单元,形状相同,方向相对,排列均衡对称,给人以稳重、整齐、匀称的感觉。

銎侧有一只小免伏卧在那里,双目鼓圆,两耳后垂,尾夹于后胯之间,随时可以绝尘而去。这是一个有鲜活生命的形象,那柔软的耳朵,厚厚的茸毛,警觉的目光,都刻画得历历在目,它体现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神奇的力量,是人们幻想和希望的恬静安适田园生活。

http://s6/mw690/004gOIuvgy6XsoZ2fDD15&690

头形铜斧,战国,高12厘米。这是一件仿生形的铜斧,它不像其它铜斧,动物的形象只是作为某一部件而出现,在这里是作为整体形象出现,尽管造型简单,但还是注重了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这件铜斧,斧刃与斧柄连铸为一体,整体似鸟头,銎部为椭圆形。器物上装饰的花纹较少,仅有旋纹、云纹及曲线纹,分布的也不多。侧部圆形纹饰是鸟的双目,瞪得圆溜溜的,放射着犀利的目光,鸟喙变成了锋利的斧刃。整体造型让人们感到了古滇国工匠,非常懂得简化在图案造型中的重要意义,他们能抓住所要描绘对象的特点,用简略的寥寥几笔写意的线条,揭示出描绘对象的精神风貌。整个器物表现的是宁静的美、庄重的美,简略的美,是和平与丰收的追求,给人一种轻灵柔和的喜悦。

http://s3/mw690/004gOIuvgy6XsoZ8aauc2&690    鱼尾纹铜斧,西汉,高17.2厘米。整体作鱼尾形,刃部齐平,銎口椭圆形,銎部饰鱼鳞纹,刃部为斜线纹。这也是一件仿生形的青铜器,取材随意,构思巧妙。尽管表现的只是鱼尾部,但是刻画细腻,不但有精细的鱼鳞纹线,连尾鳍上的细线,都一丝不苟地刻划出来,真可谓栩栩如生。

http://s7/mw690/004gOIuvgy6XsoZhggef6&690

孔雀践蛇穿銎铜斧,西汉,高16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这件直柄穿銎式铜斧,銎部扁圆,与斧身成丁字形。銎两侧布满花纹,有回纹、旋纹、齿纹及圆圈纹等图案。銎背铸有圆雕的孔雀两只,相背而立,作展翅欲飞状。斧身略作长方形,中段收细,刃口略有弧曲,刃后部正中有三角形凸棱,横向连接銎部。

銎背上雕铸着两只孔雀,它们背向而立,引颈长鸣,为单调呆板的直线形銎部,增加了韵味,增添了动感。孔雀足下,各踏着一条长蛇,蛇头高昂,贴在孔雀胸前。虽然孔雀身体前倾,但是有蛇的支持,依然能保持平衡。这样一种平面与立面的设计,将平稳的铜斧与生机勃勃的动物组合在一起,取得了寓动于静的艺术效果。

    这件铜斧,不仅造型上独具妙思,纹饰的刻镂也精妙之至。銎部刻镂着多姿多彩的花纹,以太阳纹为中心,卷云纹、锯齿纹左右对称分布,令人感到很整齐,很和谐。由于图案左右形体方向相反,实现了总体的平衡,给人以刚柔相济的美感。

http://s4/mw690/004gOIuvgy6XsoZmMr9f3&690

四兽穿銎铜斧,西汉,高17.2厘米。銎部装饰有回纹、旋纹、齿纹及圆圈纹等图案,銎背上有造型对称的圆雕四兽形象。这是滇国青铜器中很少见到的抽象动物形象,中间的两兽相背蹲坐,两侧的二兽相向而立,它们都垂着头,弓腰卷尾,好像随时准备向前扑去,形象生动。

    这是一件体现平衡对称的作品,是在形式美的观念指导下创作的形体。面对这件从造型、雕塑到纹饰,处处都体现着平衡对称形式美的器物,我们不得不佩服滇国匠师对形式美规律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熟练的掌握。

http://s9/mw690/004gOIuvgy6XsoYpWo838&690

骑马猎头纹铜斧,战国,高16.6厘米。銎部有浮雕的骑马猎头纹图像,一人骑马,右手持矛,左手提人头,其后有二人徒步跟随,其中一人手执长柄斧,这是当时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

用人祭供祖先、神灵,在商周是合法的。一次祭祀,少则杀死奴隶一人,多则杀死数百人。在奴隶主看来,用奴隶祭供与用牛羊祭供是同一回事。在古滇国时期,仍存在用人祭供的习俗,在青铜斧上刻镂猎头纹饰,既是神崇高的象征,也是奴隶主贵族威严的象征。对于奴隶主贵族来说,它是神秘的护符,对于异族和奴隶来说,它是恫吓的法器。这是那个血与火时代的产物,反映出从原始古朴,生产生活极为落后的氏族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必须以千万人的流血牺牲来为之开辟道路。

   欣赏过滇国青铜斧的人们,无不为其优美的装饰纹样、生动的动物形象所吸引。在这一点上,滇国青铜器与中原青铜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中原青铜器表现的内容也很丰富,铸造的技术也相当成熟,但是在器物的纹样和装饰风格方面,却过于严肃和程式化,在表现内容上都是一些庄重、神秘的图象。而滇国青铜器的纹样和动物形象,则是师法自然,带有明显生命化的。他们用写实的手法,将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和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从艺术的意蕴来说,中原青铜器是神秘的、隐晦的,具有一种巨大的慑服力;而古滇国青铜器则是真实的、生动的,具有一种亲和力。这种写实当然不是简单地模仿现实,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集中,力求更为深刻地反映现实。谁不会为这种富于生活气息,刻画细腻的艺术品叫好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