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w690/004gOIuvgy6KPeqDlERa1&690
壮族贴花绣片
作为云南民族服饰艺术“门面”的绣片,可分为单纯使用的绣片,如手帕、方巾、装饰绣片等,和服饰上的配饰绣片,如袖口、衣领、胸兜、领披等等。不同民族的绣片,又各具特色。
这4件壮族背心绣片,以红为背景,充满热烈、活跃、欢腾的气氛;用绿作烘托,有开朗的情调;以黄绿配置,则艳丽动人。由于配置得当,显得斑斓绚丽、对比和谐、华而不俗。在刺绣技法上,以贴花绣绣出花卉轮廓,增强视觉效果,同时将平绣的花鸟图案分隔开来,纹样中的鸟、蝴蝶和花卉,用不同色彩的丝线锁绣工艺“锁”出图案边缘,立体感很强。整个纹样构图对称,工艺精致。
http://s11/bmiddle/004gOIuvgy6KPewBYWS0a&690
彝族挑花绣片
挑花是最常用的工艺,一般采用纹路明显的平布作绣布,绣花时顺着布的纹路,手工缝成两针相交成十字状,由十字组成方形、菱形、长方形的花、虫、鸟等图形。绣花线采用丝线或毛线,色彩对比鲜艳。挑好的绣品装饰衣服领、袖的花边和挂包、钱包等,绚丽多彩美丽大方。另外一种挑花是顺着布的纹路,数着布纹平行穿插成图形。这种挑花一般是用黑色的布缝上白线,组成的图形黑白相间,作为围腰带、帽子带、挂包带等的装饰。
第一件绣片以单纱挑绣树木、花、几何纹,留底较多,效果疏朗。第二件绣片以双纱、三纱挑花绣,以对角线为中心,用五彩线绣出各个图案区,整体图案上下左右对称,针脚细密,绣工针脚细密,整体构图紧凑严密,繁而不乱,花纹色彩绚丽,绣片结实厚重。
http://s5/mw690/004gOIuvgy6KPeFcivG24&690
苗族挑花绣片
苗族挑花绣花线有的喜用深蓝色和水红色,有的喜用橙黄色套以其它杂色。图案纹样多取材于动物、植物、生产、生活及历史传说。挑花时先用线勾出轮廓,再按图案隔一根纱或几根纱插针,不能错乱,而且多是背面挑,正面看。花纹多呈几何图形,有单线或双线菱形的,有大方格套小方格而呈“回”字形的,有作多根直线交叉成网状的等等。各种形式图案中间如有较大空隙时,就挑小花填满。花纹的组合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爱,挑成各种上下左右对称的花簇、块花、团花和条花,挑花图案色彩艳丽和谐,规整对称。
http://s4/mw690/004gOIuvgy6KPeJlZkv13&690
彝族绣花挎包
彝族的剌绣结构严谨,设色和谐、针脚细密,明的花卉犹如朝霞彩云,暗的花纹则隐蔽绰约,图案花纹除了几何纹外,常见的图案纹样有花卉植物、人物动物、山水村庄,就连挎包背带也绣上繁密的花纹。底部有精巧的缀饰,整体看上去花哨而艳丽。刺绣手法变化较多,有平金绣、垫绣、缠针、乱针、长短针等。纹样精美细致,质地比较松软。由于精细的做工,精美的配制,挎包成了彝族人民身上的重要饰物,是整套服装中不可分割的一块色彩,是体现妇女挑绣技艺的一方天地。
http://s15/mw690/004gOIuvgy6KPeOBhxQ6e&690
苗族绣花挎包
苗族自古以来就以善织“五彩斑斓衣”而著名,苗族挎包作为服饰的附着物自然也与服饰相谐配,所以苗族挎包被称之为“花包”。这种花包与他们的服装一样色彩艳丽,用彩线剌绣而成。形制为方形带缀穗,包中间有一块精美刺绣纹样,周边用色布相围并留作背带,中心图案纹样以植物为主,也有动物,其中融合了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含有无数的神话传说。因此苗族挎包不仅富有特别的美学意味,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件苗族绣花挎包,用红黑白缎为底,五彩丝线绣出了人、兽、象、花卉等图案,镶有百余颗梅花铜泡,用金线锁边,
底边缀有五彩线须。挎包带在白缎底上绣满五彩花卉、凤凰等图案,整个挎包五彩缤纷。红白黑相间的色调,形成各种对称的几何形图案,鲜艳夺目。
http://s4/mw690/004gOIuvgy6KPeSSEBt63&690
白族绣花挎包
白族挎包被告当地人称为“香包”,只有在重大的祭祀礼仪活动中才用。届时中老年妇女身背香包,在村里的寺庙敬香拜佛,香包里装的是木鱼、甲马纸、贡品等佛事用品,“香包”也因此而得名。
白族挎包用加厚硬布作底,坚挺方正,呈上窄下宽的梯形。以蓝色布牵滚成连续的波纹为隔,满绣牡丹、荷花、蝴蝶、公鸡等纹样,色彩艳丽,绣工精美。挎包的下部悬挂着绣花香袋,既可以使佩包者身散幽香,又有祝福祈祥的美意,可谓用心独到。
http://s13/mw690/004gOIuvgy6KPeVRywc3c&690
白族背被
这是云南传统的背儿带,俗称“背被”,古称“襁褓”。即包裹和背负幼儿时,使用的布帛宽带或被子。
背儿带存在于所有民族之中,但是在形式、材质与使用方法上会有一些不同。一般在平坦的地区,当地的居民多半会制作拥有同样功能的背儿架、背儿套;而居住崇山峻岭中的云南少数民族,多半是小家庭制,无论上山走亲或下田干活,孩子自小就由母亲背着到处走动,直到四、五岁,背儿带才不再使用。
白族背被为圆弧长形,母亲们以剌绣、挑花、拼贴、包筋、编织等多种手法,选用五彩缤纷的色彩,将花卉、鸟凤等纹样制作于背被上。纹样用黑色以白色互相衬托,产生鲜明的立体视觉。传达着前辈对子孙后代祈求吉祥、平安、富贵、美好、幸福的愿望和珍爱之情,也表达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审美情趣。上面两角各有一长布条。当婴儿被背被包着放在母亲背上后,两条布越过肩头放在前面,穿过腋下绕至胸前打结。
http://s12/mw690/004gOIuvgy6KPf1AJv50b&690
彝族背被
彝族背被为正方形,两条背带。制作工艺复杂,技法有刺绣、挑花、织锦、布贴等。背被主体以黑布为地,绣满大红色的山茶花,纹样新鲜、生动,富有纯真、质朴的美感。背带上的花纹各式各样,共同点就是做工精细。不同民族与支系的背被有不同的特色,相同的是母亲一针一线为孩子缝制出的爱与祝福。
背被既是母亲养育孩子的必备之物,也是一件精美的手工艺术品。它的精美远胜过服饰和其他工艺品。制作时以织、绣、染、镶、滚作为主要的装饰技艺,每一条背被都是由数种技艺制作,色彩与造型巧妙搭配,无不竭尽心神,一针一线用关爱之心缝制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