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季初色泥堆绘山水紫砂笔筒
本件清代杨季初色泥堆绘山水通景紫砂笔筒,高18厘米,口径19.2厘米,直筒形,玉璧底,底部有“杨季初”三字篆书款。
杨季初,江苏宜兴人,为雍正至乾隆年间的陶手,工治壶,擅制笔筒文具,始创紫砂色泥堆绘艺术,有一代大师之美誉。清代唐仲冕《重刊荆溪县志》卷四载,“杨季初,菱花壶甚工,与陈汉文同时”。杨季初深谙绘事,兼擅雕塑,一般陶人难以望其项背。
http://s10/mw690/004gNLVZgy6Qj6adZUtd9&690
在明清时候,笔筒的材质已十分丰富,有陶瓷的、象牙的、竹子的、木头的、铸铜的、玉雕的……器型也是多样,方形、圆形、根桩形、树瘤形、竹节形、随形等,不一而足。其间,以圆筒形为多。清代宜兴的一些紫砂器高手也参与了笔筒制作,工艺水平最高者,当属色泥堆绘紫砂笔筒。
此杨氏笔筒,口底相若。器表敷以浅黄色脂泥,底部和内壁施深紫色砂浆。在器面上,作者用赭、褐等色紫砂调制成泥浆,堆叠出一幅通景山水,有山峦、树木、亭榭、茅屋、小桥、渔舟、渔翁、飞鸟等。近景用小斧皴雕绘青山,兼以点苔;用浅色砂泥表现远山,以深色砂泥刻画近树,远近分明,层次清楚。随着笔筒转移,景致也随之变化,层峦叠嶂、飞桥野烟、渔歌唱晚、倦鸟归林,使人在一步不移的状态下,就能观赏湖光山色,领略一份闲情雅韵。作者将观众引入诗人王维的《周庄河》诗中:“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境幽静、运刀自然,融合堆塑与泥绘技艺,立体感十足。纵观此器,已不似软泥堆画,实是一幅艺术水平极高的丹青,充满书卷气息,暗合清中期文人阶层的闲雅温厚之品性。
泥纹堆塑装饰器物流行在17世纪(雍正),其方法是在有一定温度的泥胚上,利用壶胎的附吸能力,用其它色泥或本色泥堆画雕刻出图案,达到田黄石薄意雕一样的艺术效果。
紫砂笔筒属文房用品,古朴淡然,不媚不俗,符合历代文人审美风气。
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在书房案头,置一名家堆绘山水紫砂笔筒,目之所视,亦能得山水之乐也。
http://s4/mw690/004gNLVZgy6Qj6pBSN523&690
http://s11/mw690/004gNLVZgy6Qj6sAcKm0a&690
http://s14/mw690/004gNLVZgy6Qj6u9fhbfd&690
http://s9/mw690/004gNLVZgy6Qj6vtpcQ88&690
http://s15/mw690/004gNLVZgy6Qj6zdojYfe&690
http://s13/mw690/004gNLVZgy6Qj6ALRLK2c&690
http://s16/mw690/004gNLVZgy6Qj6BMJ1dcf&690
http://s13/mw690/004gNLVZgy6Qj6EZg285c&690
http://s3/mw690/004gNLVZgy6Qj6IZDLY1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