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溺爱问题

(2014-03-10 17:46:52)
标签:

教育

分类: 科研论文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溺爱问题

温亚运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其中溺爱问题存在于大多数家庭中。隔代教育,独生子女等原因导致家长过度关心、迁就孩子,使孩子从小形成了自高自大、懒惰、依赖性强的性格,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爱中有教,严中有爱,把握好爱的尺度。

一、典型事例

    读大班的明明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气,爸爸妈妈对他疼爱有加。自从上幼儿园之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把明明留给爷爷奶奶照料。隔代亲这话一点都不假,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孙子可真是花尽了心思,要什么买什么,吃什么做什么。而明明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也觉得愧对孩子,缺少对孩子精神上的关怀所以只能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就这样在溺爱中成长的明明,在学校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和其他同学打架。爷爷奶奶也不敢批评他,怕伤害孩子。直到有一次他爸妈回来正好赶上开家长会,他们才意识到正是全家人的溺爱让孩子成为班上的问题学生。

二、 溺爱的原因分析

    当前家庭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溺爱子女也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对象。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由于溺爱而出现的问题孩子,背后必定有着问题父母,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折射出家庭教育的不足之处。“爱之过甚、担心过度、照顾过头、迁就过多。”家长往往知道对孩子溺爱有许多危害,但为什么还任溺爱横流呢?究其原因如下:

1、隔代教育

中国普遍存在隔代照顾孩子的现象。年轻父母处于工作的原因无时间照顾孩子,于是此重任就落在了祖辈儿身上。隔代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溺爱。他们过度地疼爱孩子,一味地满足和迁就孩子,这种感情的控制缺乏理智。祖辈人由于一些历史和条件的原因吃了许多苦头,因此在照顾孙辈时,他们宁愿自己累点也不愿让孩子们受委屈。基于这种补偿心理他们就放纵和娇惯孩子而不考虑后果。程程是个出了名的“小少爷”,走到大街上见什么要什么,不满足他就躺在地上哭闹。疼爱孙子的奶奶从来不敢对他红脸,在家既当孩子的“后台”,又做他的“仆人”。早晨,奶奶替程程穿衣叠被、端饭送水,回家后背着孩子上楼、蹲在地上陪玩。在爷爷奶奶的重重呵护下,程程有恃无恐,而父母却无法插手。

大多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都被家长包办了,很难培养起孩子的独立能力。甚至有些祖辈会背着孩子的父母给孩子钱,这就造成了他们乱花钱的坏习惯。使孩子们之间的攀比心加强,甚至让他们成为爱慕虚荣的人。

2、独生子女

儿童心理学家约兰·乌达内塔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儿童身上都会出现独生子女综合症。但是,如果孩子身边有一位给孩子系鞋带,给他穿衣服,为他解决一切问题的细心母亲,那么孩子在情感方面很难成熟起来。父母应该爱孩子,保护孩子,但不能过度,应该让孩子知道世界上并非他自己。”如今独生子女家庭日趋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这样看来应该是件好事,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但是这种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据调查有62.8%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要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里也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着一个偏颇。独生子女家庭中一切围绕孩子转,这就造成了家长的过度照顾和过度宠爱,从而使孩子形成了目空一切、娇气、自私的性格特征。凡凡是家中的“独苗苗”,只要她要的东西爸爸妈妈都会无条件满足她。有一次爸妈带她回乡下的奶奶家,和她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在玩纸风车,凡凡非常喜欢,她认为只要她看上的东西就一定会得到,结果和那位小朋友厮打在一起,嘴里还一直说风车是自己的。

3、生活水平的提高

某校三年级的瑞瑞是班里穿的最时尚的一位小朋友,浑身上下无一处不是名牌,其他同学只要碰他衣服一下他就发脾气,从来不会积极的做值日,怕弄脏了他的衣服。班上的同学都不敢接近他,在班级投票评选三好学生时没有人选他,人际关系极差。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家长们会花过多的精力和经费在孩子身上。他们希望孩子幸福快乐而不像自己小时候似的吃苦受累,宁愿自己省一点也要让孩子满足。这样下来溺爱就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了。小小的年纪吃的、穿的、用的各方面都追求名牌,而家长出于所谓的爱,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这些过分要求,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三、溺爱的危害

    1、使孩子不能独立

    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溺爱中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也不用做,孩子做什么都有大人陪着,这样无形中使孩子懒惰,怕吃苦,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缺乏毅力。孩子长大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望而却步,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敢面对。

2、促使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

“小皇帝”“小公主”已经成为许多家庭中给孩子在无形中予以的称呼,而这也就给孩子们一特权那就是,“我的话就是圣旨。”却不会为别人考虑,心胸狭窄,目中无人,自私自利,总持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态度。时间一长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傲、狭隘的性格,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以后,人际关系和事业都会受到影响。

3、损害身体健康

    许多家长怕孩子碰着摔着,不让孩子到处乱跑乱爬,这样会导致孩子“运动无能”,“感觉综合失调”等。由于家长过于娇惯孩子,导致孩子的饮食结构严重失衡,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上升。还有一些孩子暴饮暴食,摄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过多导致过度肥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解决方案

1、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古至今,中国人就崇尚自立自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自尊、自立、自强能力,不仅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家长应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按时完成作业等,家长不代替不包办,鼓励孩子自己安排独立完成。这样做一开始孩子肯定会遇到困难,可过一段时间就能顺利完成了,这样孩子不仅会做事情而且在自主的过程中锻炼了独立性。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树立一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教育意识。学校安排的活动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不能因怕孩子受累,担心孩子能力有限而代替孩子完成。要积极鼓励孩子完成学校老师安排的任务,经常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在校表现,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铺路搭桥。不应因对孩子溺爱而极力袒护孩子,支持配合老师的工作,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3、把握爱的尺度

 我国现在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都要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就能够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能够认识事物的性质。”因此,家长要适当放手把握住爱的尺度,只有孩子自己独立的完成任务,有了成功的经历和自理的能力这是孩子和家长的双赢,作为家长要爱中有教,学会舍小爱得大爱,爱的合理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喜一怒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溺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误区,他只会像鸦片一样吞噬着孩子的独立能力、抗击打能力和意志力,甚至危害到家庭和社会。教育家卢梭有句名言:“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理智的爱,要以关心和理解为基础,以严格要求为原则,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禹城市辛寨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话教育热点·2010,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田夫主编:《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3]范静泊主编:《家庭教育红宝书》,金城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