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老城镇后王庄的东司庙

标签:
历史杂谈 |
分类: 历史及传说 |
武城县老城镇后王庄村在老武城大桥东约十里处,村中有王、刘、马等姓氏村民近两千余人,在此村东南有道教寺庙一座,名总司庙(东司庙)。
原总司庙建筑群规模庞大,为本地最大道教庙宇。据本地村民讲,寺庙始源于商末周,初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年历史。明朝万历年间重修,规模达到最宏,后历次修缮,保存至解放前被毁。
今总司庙系募捐集资而建。虽倾及善人居士全力构筑,但善款有限以至所建规模远不及其原状。
总司庙主祭总司老爷黄飞虎,据说,姜子牙封黄飞虎为总司神,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故称此庙为总司庙。周武王封黄飞虎为武成王并封地于此,于是此地得名为“武城”。
古总司庙有戏楼、影壁、牌坊、山门、灵官庙、太殿、大殿、皋楼、东西配殿,东西庑殿、碑林古树,另有附属庙堂,及道士居士生活起居房屋众多,是中原腹地方圆百里最大道教庙宇建筑群,总司庙内建筑古朴庄严,雕梁画栋,飞檐琉瓦,香火鼎盛。据说,在此求子问财、祛魔降瘴,占吉化凶非常灵验。
1931年此地兵荒马乱,土匪四起,总司庙建筑房屋众多,成了土匪的窝点,他们打家劫舍无恶不作,上峰压派他们督办此事,官府无力剿匪,想到了一个下策,烧毁寺庙让土匪离开武城另觅他处,于是纵火烧寺,总司庙大部分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前廊后厦,梁柱斗拱,这场大火烧了四十多天,东司庙一片狼藉,后来土匪屡次拆民居梁木搭建在此小住,官府闻讯便来点火焚烧,一直持续了两年多,古老的寺院彻底化为废墟,1958年寺庙仅存石碑,柱石,基石等又被烧成石灰。至此总司大庙消失,仅存高台土丘遗址。
近代,遗址大部分高台子被平为耕地或场园,村中有善人在此垒了个小屋代替总司庙,用于祭拜总司老爷,到了2012年村中成立寺庙筹建委员会,并发起募捐,建起了现在这座总司庙。
传说典故:总司庙前有影壁墙上画有白马、耕牛图画,东司庙主持施法图画成真,将牛、马送与村民使用,并嘱咐只能为草料,不能让其饮水。牛马力大无比,村民很受益,但有好奇之人将牛马偷饮了水,牛马立刻化为一滩泥,从此消失。
另有典故:寺内有镇寺之宝,沾染神力的漆布和麒麟香炉,二者放于供桌前,漆布覆于香炉之上,只有德高善人能看见,一般人眼睛看不见此物。漆布香炉之神奇吸引大量香客前来观瞻测试自己的德行,后被讹化七步香炉,此宝不知何时消失其踪。
现在总司庙每年三月二十八举行庙会,逢初一、十五及节日便会有大量香客来此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