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桑东亮:对成长股与互联网+的估值误区让您失去大机会

(2015-03-23 08:55:08)
标签:

股票

成长股

互联网

创业板

上涨

伴随主板的突破和部分蓝筹与低价股的补涨,多种声音又开始甚嚣尘上:创业板的泡沫巨大!创业板开始分化!创业板面临重挫!热点转向蓝筹和低价股。
         这些声音中有些是观点和学术之争,在作者看来,更多的是吃不到葡萄之后 的无奈,眼见在质疑声中持续上涨的创业板、中小板、成长股和互联网+,跟进怕真的接最后一棒,不跟进却总是见它们坚强的上涨。
        是的,从一月五日以来,主板上涨不足10%,而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上涨超过了40%,2个多月的质疑,错失了30%的利润,这还没有考虑那些翻番的个股。即便与上证突破3400点之后进行对比,上证上涨不足10%,而创业板以及其代表的成长股上涨超过了15%,部分互联网+个股上涨超过30%。
      另一种声音是,基于补涨,呼吁了几个月的蓝筹股行情和低价股行情,包括银行、券商、保险、地产、高铁,当它们异动的时候,就高呼王者归来,事实是,12月的王者没有归来,异动也多为一日游。
      这问题出在哪里?分化还要继续下去吗?下面作者用简单 的逻辑和语言,为您抽丝剥茧。
      1)不要用传统的估值方法看待成长股
      当下可以将股票根据成长性分为三类:1)蓝筹股,业绩稳定低成长,有固定的估值区间;2)周期性的周期股,低估值包含了对风险的预期;3)高成长的成长股,高估值中包含了高成长的预期。
      泡沫论的观点,实质就是对预期的估值问题,当这样的预期是可以实现的时候,估值就合理,甚至是低估。只要当这样的预期无法实现的时候,才警示泡沫的时候,当下显然不是时候。原因在于,构成成长股的新兴产业处于兴起阶段,很多鼓励和支持措施还没有落实。
      2)传统的财务报表不能反应成长股的潜力
      传统的财务报表反应的是资产、负债和收益,而在资产项目下,反应的是货币资产。对于成长股,预期是资产,团队和客户也是可以资产化的,如果通过合理评估并表,那么,成长股的估值还高吗?
3)互联网+估值的特点
      互联网+的估值,是个新的课题,与传统产业比,多了三个项目:1)预期;2)团队价值;3)客户价值。这三个项目加起来,如果货币化,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并表,将大大降低互联网+的估值。
      泡沫,和市场困惑的就是这三项如何估值。我们的看法是,只要分歧在,上涨空间就存在;只要当整个市场开始认同这样的估值和估值方法的时候,才是我们要考虑撤离的时候。
4)成长股和互联网+你买谁
      成长股与互联网+的区别,在于少了团队价值和客户价值两项。比较之下的结论显见:二者比较,优选互联网+。
5)互联网+碰撞谁?
      不是互联网和谁都碰撞出大黑马,互联网的作用在于智能化和去环节化,那么,有潜力的碰撞就是在减少层递和密切人与智能工具的结合,如此看来,我们当下必须重视的是:1)互联网构成元素,如软件硬件供应体;2)互联网可以便捷碰撞的行业,包括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娱乐、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制造业--工业4.0等。
       最后谈一谈今天大盘的看法,主要的看法是:
1)尽管突破了3600并八连阳,但日线与短期均线并没有大的偏离,因此,逼空将继续,震荡可能在3650发生,但不改上下趋势;
2)创业板、中小板、成长股继续上行,并可能加速上涨,因为它们的潜力在逐步得到认同;
3)周期股和蓝筹股有轮动和补涨要求,但持续性不大,轮到特征明显。
4)继续稳定持股,容忍震荡;
5)根据自己的偏好,持有周期、蓝筹或成长股中进行选择或混合配置,不要频繁的换股。
6)有效的傻瓜操作是买进各种指数型的ET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