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OLL的指引中期见2330:兼论BOLL在趋势预测和牛股选择中的应用

(2014-08-18 08:45:35)
标签:

股票

日线

周线

上行趋势

尺度

        7月中旬以来,已经运用波浪理论和其他综合分析方法对后市进行了预测,在7月31日《【特别奉献】漫漫熊已去,波澜牛正来------A股市场月线尺度的基本面与波浪理论分析》一文中确认了反转,在前天晚上《放眼全球:地缘政治与汇率支持下周A股大涨》中预测了本周行情。
        上述预测都是根据作者在CCTV讲座出版的《走在曲线的前面之技术分析的革命》总结的预测系统进行的,2010年以来,我们根据这个系统预测了连续四年的下跌,因此,当预测系统发出反转信号的时候,我们果断的对外发布。
        人们纠结于趋势预测的难,也困惑于选股的难,更纠结于套牢之后和骑上黑马怎么办,我们今天就运用BOLL线再次对趋势进行预测,并论及如何运用改线选择牛股。
        传统的BOLL理论有以下要点:1)通道的方向决定趋势的方向;2)上下轨道决定波动的区间;3)碰下轨会反弹,遇上轨会回落。
        上述理论总结十分粗糙:第一点没错,但后知后觉;第二点和第三点只适合横盘和箱体震荡;而对单边下跌的熊股和单边上涨的牛股没有论述。
         我们对此进行了修正,基本要点如下:1)通道方向决定趋势方向;2)所有上行趋势品种的日线都在中轨和上轨之间运行,并紧贴上轨;周线都在上轨之上运行,并紧贴上轨;3)所有下行趋势品种或合约的日线都在中轨和下轨之间运行并紧贴下轨,周线都在下轨与中轨运行并紧贴下轨;4)箱体和横盘阶段,围绕中轨震荡,震荡区间是上下轨之间。5)阶段性调整出现在日线偏离上轨向中轨靠拢的过程,大级别或牛熊的拐点出现于周线下破上轨靠拢中轨的过程;6)阶段性反弹出现在日线偏离下轨向中轨靠拢的过程,熊牛的拐点出现在周线上破中轨并贴近上轨之后。7)大级别的拐点的出现必然伴随布林线的收口与开口。
        作为上述理论和准则的具体运用,建议大家对照成飞集成的日线图和周线图。
 http://img2.ph.126.net/vYENiahvhphZFjQPCz5aTg==/1332784014743040506.jpg
                      成飞集成日线图
             日线显示,去年12月开始,成飞日线尺度上布林线开口,日线开始在中轨和上轨之间运行,并紧贴上轨;通道上行,一直持续到7月,期间均可持仓;7月中旬以后,日线偏离上轨,发出调整信号,应当离场或减仓;7月21号下破中轨,确认大级别调整和上涨趋势结束,必须离场。
http://img0.ph.126.net/U-Esav2pnTFN4wBqu1Az5w==/6619153457699995035.jpg
                              成飞集成周线图
      周线尺度上,去年12月上破中轨和上轨,预示进入牛股运行趋势,黑马成立;随后一直在布林线上轨以上运行,提示持仓;7月18日开始上破上轨,提示进入大级别调整,上涨结束。
      上述对比显示,我们的预测系统在前瞻性、灵敏度和操作的指引上具有强大优势,如果按传统理论,去年年底或今年年初,你已经多次卖掉了这个黑马,这也是大家按传统理论卖掉股票就涨,后悔与黑马失之交臂的原因。
        谈了在个股上的运用,大家可以尝试对大盘进行预测,并分周线和日线两个尺度。
        日线尺度上具有如下特征:1)通道向上;2)日线在中轨和上轨之间运行;3)短暂偏离上轨后,由于上轨上行,开始牵引日线上行。结论是,日线将向上轨靠拢,也就是说将继续上涨;而要贴近上轨,上轨现在已经在2320,并保持开口趋势,也就是说未来大盘将高见2320.
         周线尺度上,已经上破中轨和上轨,显示进入牛市或多头市场;保持上轨以上运行并紧贴上轨,显示上行趋势保持,将继续上涨。
         有了上述指引,对波动就不要太在意,按上面的原则去选股扩大盈利才是关键。
         关于今天,预计在2230附近会有震荡,但上行趋势保持,短线压力位置在2350附近,热点继续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所以这么来看,大家可以用布林线看看蓝筹股是不是大牛股就知道了,而且它们都在向日线尺度的中轨靠拢,比如煤炭、有色和银行。  博主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个值得信赖的股票交易平台,希望大家早日打破僵局,取得突破。点击查看:美建金融T+0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