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

(2016-06-29 18:10:01)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题研修

    孩子在小学的学习和幼儿园的学习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相对而言,孩子在小学的学习更具系统性,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有专门的学科课程,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如果不注重幼小衔接,又没有让孩子对小学的学习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技能准备和习惯培养,容易导致一些孩子难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感觉他们漫无目的,随意性强,依赖性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玩耍、爱哭闹、不吃东西等现象。因此,为满足孩子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的需要,解决孩子在进入小学前的普遍问题,缩短孩子在小学学习中的不适应期,开展幼小衔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需要幼儿园及小学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由于现行的幼儿园和小学普遍是各自独立办学的法人单位,各自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任务,加上在小学专门举办幼小衔接班又不为现行政策所允许,因此,幼小衔接的任务前期落在了幼儿园的身上,后期落在了小学身上。因此,在现行制度下,幼儿园需要主动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小学也要在开学初期结合学生实际,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主动进行幼小衔接的实践和探索。

    在幼儿园大班学习中,幼儿园应主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可以系统设计幼小衔接课程,打好孩子的行为习惯、语言表达、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基础,特别要培育好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倾听的习惯、阅读的习惯、整理书包的习惯、重复重要通知的习惯、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习惯、锻炼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等。按照习惯培养的规律,一般需要进行三周左右的持续训练,孩子就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衔接方式上,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也可以组织孩子一次甚至多次到小学参观,了解小学和幼儿园学习的区别,增强孩子主动适应小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请小学老师到幼儿园上课,让孩子体会和感悟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的区别,增强孩子主动适应小学学习的自觉性。

    在小学开学阶段,要把孩子的幼小衔接作为重点落实工作。一般小学在开学阶段都要单独进行一两天的学前教育,其本质就是解决幼小衔接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需要教师明确向孩子提出小学学习的具体要求,重点明确倾听、发言、就坐、锻炼等事情的具体要求,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行为训练等方式来落实。有经验的老师在开学的的第一个月里,一般都会放慢教学进度对孩子进行幼小衔接教育,以增强孩子学习的规则意识,提高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缩短孩子在小学学习中的不适应期。在实际教育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不适应小学学习的孩子,需要教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重点加以教育,帮助孩子尽量缩短不适应期。比如,我校一年级出现了一个爱哭的孩子,在开学很长的时间里,只要出现不如意的事情,马上就会哭泣,有时书包一时取不出来、作业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吃饭比别人慢都会马上哭泣,学习一直不能进入良好的状体,学习效果始终不太尽人意。针对这些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发动家长共同拟定辅导方案,让孩子尽快度过不适应期。

    孩子能否尽快度过不适应期,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首先家长不必过份担忧孩子的不适应,应该与学校携手帮助孩子减少对集体生活的恐惧感。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一切事情由家长包办代替,比如整理书包、文具,抄作业等事情;也不能用“你不乖,老师要骂的”来恐吓孩子;或者用物质奖励去哄骗孩子。每天家长送孩子到学校门口时,要信任学校和老师,不要在学校门口久久观望孩子的表现,始终放心不下孩子而不肯离去。这些做法不仅不能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可能会强化孩子的依赖性,增强孩子在学校学习的不适应性。

    开展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要尽可能避免幼小衔接学科化教学的倾向,也就是将小学的学习任务提前到衔接班上去上。这种做法实际上将小学教育提前化,其本身不太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比如,在衔接班就让学生开始长期持续地写字,结果因为孩子小,不仅许多字不会读,还不能按照笔画笔顺的规则进行写字,往往不是写字而是在画字,会给小学的写字教育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又如,在衔接教育时开设过多的学科课程,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导致孩子感觉学习没有乐趣,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总之,开展好幼小衔接,有利于奠定孩子良好的习惯、语言、心理等基础,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缩短孩子在小学学习的不适应期,促进孩子获得更好地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