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2015-01-03 19:16:56)
标签:
教育 |
分类: 高徒悟教 |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成都市青龙小学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五课内容的学习与探究,对“时间”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对人类历史上的计时工具(太阳钟、水钟、沙漏等)的演变和制造原理有了初浅的了解与认识,从《机械摆钟》这课开始,让学生对计时工具“摆钟”的制造原理和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们已经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技能和对“机械摆钟”的初步认识,尤其是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用摆计时的钟,初步知道钟摆计时的原理,能动手制作简单的摆,排除了摆幅的大小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为本节课的探究在思维和操作技能上进行了一定的铺垫。另外,学生在进入五年级的学习中,经常要开展一些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本课的研究方法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能力方面还不是很强,所以,在本课的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控制变量和分析误差仍将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现象提出“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问题,并进行推测;
2.能够根据推测进行改变
“摆锤重量”、“摆绳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设计意图:根据观察,为什么不同的摆摆动有快有慢?创设的问题,成为了课堂探究导入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有欲望主动开展深层次的探究活动。)
二、设计实验方案:
一、我们探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_____________有关吗? 二、我们的预测:__________越_________ ,摆动的越快; 三、请分别在需要改变的条件和不改变的条件前打““√”: 四、小组交流实验步骤(不记录) |
为了证明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可以怎样来操作?(请一个小组上台汇报),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1)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2)是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了呢?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讨论:
为了证明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可以怎样来操作?,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1)改变的是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尽量保持不变?
1.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材料; 2.每次实验只改变一个变量; 3.每次实验重复做三次; 4.小组内做好分工,一人计时、一人数数、一人记录、一人放摆锤; 5.完成后将数据汇报给老师。 |
摆绳长短 |
|
摆动次数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
10厘米 |
|
|
|
|
20厘米 |
|
|
|
|
40厘米 |
|
|
|
|
摆锤重量 |
|
摆动次数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一个螺帽 |
|
|
|
|
两个螺帽 |
|
|
|
|
三个螺帽 |
|
|
|
|
|
摆的快慢与 摆锤重量有关 |
摆的快慢与 摆绳长短有关 |
|||||
实验记录 (15秒) |
1个 螺帽 |
2个 螺帽 |
3个 螺帽 |
10 厘米 |
20 厘米 |
40 厘米 |
|
组别 |
1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7 |
|
|
|
|
|
|
|
8 |
|
|
|
|
|
|
|
9 |
|
|
|
|
|
|
|
10 |
|
|
|
|
|
|
|
实验结论 |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_______关。 |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_______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