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课间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2014-12-31 15:53:26)
标签:
教育体育 |
分类: 高徒悟教 |
成都市五桂桥小学大课间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成都市五桂桥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系统地了解成都市五桂桥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为进一步推动和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手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五桂桥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周活动频率高,活动时间长,可供学生选择项目多、内容丰富。制约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因素除场地器材不足外,固定的广播操、武术操也是影响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和家长越来越关心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尤其受到社会的关注。随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掀起了全民的健身热潮,特别是中共中央[2007]7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颁布实施,为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提供了政策的依据和支持。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它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和学生乐于参与的综合性体育活动,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对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目前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情况、效果及影响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大课间活动在我校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喜欢程度 |
喜欢 |
一般 |
不喜欢 |
人数 |
438 |
109 |
34 |
百分比(%) |
75.5 |
18.7 |
5.8 |
从表格1中可以明显看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5.5%的学生很喜欢参加。因为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一方面使这些学生在锻炼中增强了体质,提高和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了身心的满足。可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给学校的体育健康课带来了新的气象,对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18.7%以上的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一般,
表2
活动态度 |
男生 |
女生 |
合计 |
|||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非常赞同 |
223 |
38.45 |
206 |
35.46 |
429 |
73.91 |
一 |
53 |
9.12 |
35 |
6.1 |
88 |
15.22 |
不赞同 |
41 |
7.05 |
23 |
3.82 |
64 |
10.87 |
从表2的调查数据显示可以看出73.91%的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持赞同态度,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有着较为积极,正确的认识.有15.22%的同学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持一般态度.另外有10.87%的学生不赞同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还缺乏比较正确的认识,体育锻炼意识还有待加强。
表3
活动动机 |
人数 |
百分比 |
增强体质 |
404 |
69.57 |
热爱运动 |
322 |
55.43 |
提高运动水平 |
133 |
22.83 |
提高团队合作 |
51 |
8.7 |
其它 |
44 |
7.61 |
从表3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9.57%的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首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他们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前提。有55.43%的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喜欢运动.有22.83%的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为了提高运动水平.
表4
活动时间 |
人数 |
百分比 |
10—20分钟 |
65 |
11.2 |
20—30分钟 |
206 |
35.5 |
30—40分钟 |
225 |
38.7 |
40分钟以上 |
85 |
15.6 |
从表4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学生认为每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持续时间在三十分钟左右为适宜,因为如果持续运动时间过长,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另外对接下来的课程也会有所影响,学生不容易静下心来学习。如果大课间体育活动持续时间过短,则学生的运动效果达不到。
表5: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多选)
影响因素 |
人数 |
百分比 |
内容单调、重复 |
304 |
52.4 |
运动项目不喜欢 |
190 |
32.8 |
场地器材不足 |
381 |
65.7 |
管理组织不严密 |
103 |
17.8 |
形式单一 |
148 |
25.6 |
此外,管理组织不够严密也成为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因素之一,占调查人数的17.8%。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活动的人数较多,活动范围较大,难于组织管理;二是,学校管理组织大课间活动的人员有限,使得体育教师在管理组织大课间活动中显得力不从心。
活动项目 |
男生 |
女生 |
合计 |
|||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球类 |
182 |
31.3 |
122 |
21 |
304 |
52.3 |
田径 |
42 |
7.22 |
28 |
4.68 |
70 |
11.9 |
舞蹈 |
68 |
11.8 |
120 |
20.7 |
188 |
32.5 |
跳绳 |
157 |
27 |
190 |
32.7 |
347 |
59.7 |
游戏 |
251 |
43.3 |
246 |
42.3 |
497 |
85.6 |
民族民间 |
141 |
24.3 |
110 |
18.9 |
251 |
43.2 |
其它 |
262 |
45.1 |
134 |
23.1 |
396 |
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