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擦亮那些星星——语文“读写诵一体化”课程整合项目探索纪实

(2014-11-12 18:08:37)
标签:

教育

分类: 讲述我与“读写诵一体化”的故

为了擦亮那些星星

——语文“读写诵一体化”课程整合项目探索纪实

宗守咏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谢尔·希尔弗斯坦

 

不寻常的开启仪式

2013126,山东滨州授田英才学园报告厅内。

小学语文“读写诵一体化”课程整合项目启动暨“大单元主题教学”研讨会隆重举行。来自滨城、无棣、市开发区、市高新区的二百余名教师正静心听课。

台上,一位体态丰盈的年轻女教师,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收获。“醉心诵读苑”、“快乐分享馆”“精彩展示台”“梦想心语吧”,四个板块次第展开。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诗文诵读,异彩纷呈的随文练笔、主题习作、单元学习导图、专题手抄报等收获分享,个性鲜明的小组学习成果展示,“黄金两分钟”静默反思后的感悟交流,赢得了与会老师的阵阵掌声。

这是一节单元学习结束后的“展示分享课”。执教者就是授田英才学园四年级语文教师庞静。

这次活动还推出了授田张新霞老师的单元导读课、耿萍老师的以文带文课、无棣县水湾镇王玉芬老师的读写联动课。四种课型理念新锐、视野开放、内容丰富、教法别开生面,让与会老师耳目一新。

课前白连涛副校长激情洋溢的项目介绍,课后互动交流、专题报告、专家点评,给与会老师带来阵阵冲击。

语文可以这样教:以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为主线,围绕单元目标整体规划教学内容,整合课内外资源,将阅读教学、经典诵读、练笔习作融为一体,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高效率,快节奏,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语文课可以这样上:学生独立自学,小组合作互学,全班交流展示,老师点拨助学,学生自主反思,“四环四学”周而复始循环递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不再根据教材编排顺序一课一课地教,不再陷在内容理解里深挖细掘、繁琐讲析,不再满堂串问牵着学生鼻子走,语文课堂的常规程式被彻底颠覆。

山东教育社陶继新老师课后评价说:“这四节课容量大、拓展深、气氛活,小组合作参与积极、展示交流充分,学生的主人意识已经觉醒,愉悦的体验中学会了学习。”

上海《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执行主编杨文华老师点评道:“‘读写诵一体化’提法新颖,理念先进;‘大单元主题教学’融读写诵于一体,思路清晰,视野开阔,体现了语文教改的发展趋势。”

语文“读写诵一体化”课程整合项目联盟宣告成立。

一群语文教学的擦星人带上水桶和抹布,就此上路。

痛苦的反思

故事,还得从一项沉寂已久的语文教改实验说起。

上个世纪末,滨城区启动了“三线结合、综合发展”语文教改实验。该实验以“自主发展”、“大量读写”、“生活指导”、“让学生人人都成功”为核心理念,以人教版教材为主轴,开发了与实验配套的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教材,构建了核心教学、自由读写、语文活动三线紧密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形成了一组教材不同课型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人文修养、人格建构的综合发展。实验历经三年探索,召开了城区、乡镇两个现场会,推出了滨城区逸夫小学、里则镇庄科李小学等实验典型。实验扩展到十处城区小学、十四个乡镇办,改变了全区小学语文死死板板教课本、一篇课文教几个课时、机械训练为应试服务的落后面貌。《小学语文教学》、《山东教育》等杂志相继刊文报道了实验成果。实验一时轰轰烈烈,但事隔几年便萧条冷落,实验中形成的宝贵经验逐年流失,渐渐被人淡忘了。

冷静反思,除了“教育教学质量年”应试教育回潮的政策冲击,区教研室语文教研人员变动等原因,实验本身也存在若干缺陷。

一是农村小学阅读资源极为匮乏,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教材构建大多停留在理念层面,教师备课搜集资料困难,很难为学生大量读写提供资源支持。

二是经典诵读、课外阅读与课本教学联系不够紧密,课内课外两张皮,教学整合难度大,形不成完整体系,很难发挥课内外互补、相得益彰的优势。

三是实验目标不够具体明确,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方式方法过于繁琐,不便于学校、教师具体操作,一失去管理引导便会自行消亡。

痛定思痛,语文教改必须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首先帮助大家解决资源、方法、策略问题,让一线老师能拿得过来、用得轻松、用得放心,不怕考评。否则,理念再先进也很难落地生根。

要解决语文“怎么教”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

目标决定内容,内容决定方法。

能不能构建一套教材,将课本阅读教学、课外美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经典诵读、随堂随文练笔与单元主题习作整合为一体,免除一线教师资源搜集、内容整合之苦,让他们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轻轻松松地组织教学?

能不能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形成一套流程清晰、环节简明、便于操作的课型模式,帮助老师们轻松上路?

读写诵一体化,一个大胆的设想逐渐形成。

授田老师们的困惑

早在2007年,授田就引进了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启动了晨诵课程,带领孩子们以优美的诗歌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开设了“童心悦读”课,每周拿出两节课带领孩子们读童书,促进儿童生命成长。

之后,他们又引入了刘宪华“主题阅读”实验、深圳低年级“八岁能读会写”实验。刘宪华“主题阅读”大单元14课时教学思路,“以文带文”“读写联动”等课型设计,为他们扩大读写量,沟通读写联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校研发了“四环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积极跟进分层建模,不断提高模式的灵活性、适应性,语文学科却跟进困难。新教育阅读理念,“主题阅读”七种课型,“八岁能读会写”实验策略,如何与“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会学习”等“四环四学”课堂模式理念融合,如何体现“道德课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权益的基本要求,许多问题纠结在一起,怎么也理不出头绪。语文学科吸纳的多种成果彼此难以兼容,急需找到一条主线,将各种成果的精华统整起来,形成一个脉络清晰、便于操作的教学体系。

想来想去,还是要由内容整合入手,走“读写诵一体化”的道路,在内容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探索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为理念落地生根找到具体路径。

先从内容开刀

2013年那个暑假,似乎特别炽热,热得让人亢奋难眠,热得让人热血沸腾。

刚刚把学生送离学校,换上宽松舒适的休闲便装,一个电话,就把12名骨干教师召集起来。

丁淑娟、朱友红、刘子煜、刘国杰、刘敏、吴爱玲、张新霞、耿平、徐晓彤、高静、梁敬敬、薛涛,他们长期在一线工作,很少有人发表过文章,更没有人出版过专著。但现在,他们要做一件也不敢想的大事——编写一套体现“读写诵一体化”理念的配套教材。

兴奋、激动、忐忑不安,让他们难以平静。

白连涛校长目光灼灼,传达了边校长“全力支持”的意见,丢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好好做,我们要做的是一件没有人做过的事,一件能体现我们自己想法的事,一件能影响孩子终身发展的事。”

“读写诵一体化”项目负责人郑海燕主任打开课件,详细阐释了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思路和体例要求,然后问:“有疑问吗?”

“书名——书名叫什么?”

“还没有想好呢。听听大家意见!”

一场头脑风暴就此袭来。10分钟后,“爱上语文”“魔幻语文”“开心语文”等20余个充满“潮”味的书名爬满黑板。

一番讨论后,更多的老师开始倾向于“语文帮·自主学习导引”。

我们不就是想给学生提供一个语文学习的好帮手,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吗?

此后便是一个半月的昼夜苦战,搜集素材,整理资料,编写样章,审查修改,比平时上班还要紧张。稿子发过来退回去,一个单元往往要修改三四遍,修订栏密密麻麻挤满修改信息。飞信群全天在线,哪管它暑气逼人、半夜三更,一条短信发过来,就会趴到电脑前忙个不休。

“疯了,疯了!不是假期吗?怎么忙得连孩子都顾不上!”

面对家人的唠叨,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心里只有一个念想:

我们正在做一件没有人做过的事,一件能体现我们自己想法的事,一件能影响孩子终身发展的事。

9月份,新学期开学,一套带着墨香的新教材发到学生手中。

这套教材每学期一册,以人教版单元主题为主线,将读、写、诵整合为一体,每单元包括“单元导语”、“单元学习导图”、“经典我来诵”、“美文我会读”、“资料链接”、“开心书吧”、“反思提示”等板块,集内容开发、教法提示、学案引领于一身,为一线教师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一书在手,老师们再不用为资源搜集、内容整合、整理打印发愁,“课内大量读写”、“教会学生学习”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单元学习导图”与“反思提示”,两大板块前后呼应,把自主规划、自主反思的理念变成了能具体操作的实践环节,成为该教材最亮眼的特色。

陶继新老师为本书题词:

“自主方有心灵的自由,才有生命的能量;只有在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才能驶进会学、善学、乐学的高层境界。”

杨文华老师欣然作序:

“从关注教师‘会教’到关注学生‘会学’,《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导引》不仅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思路的一种大胆创新。”

相逢是一首歌

也许没有一场教材培训,是在全场起立、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诵中拉开帷幕。

“读写诵一体化”大单元主题教学备课集训开此先河。

2014313,授田报告厅内激情飞扬,二百余名盟校教师昂然起立,齐声高诵那首激动人心的诗歌——《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语文培训,就该有语文的特点,谁说非得搬着面孔说教不可?

何况我们聚集在“读写诵一体化”的旗帜下,为的不只是令我们魂牵梦绕的语文。

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梦想,一个让生命充盈灿烂的梦想:通过语文这个美丽载体,去擦亮那些让世界更温暖明媚、让人生更芳艳动人的星星。

两天时间,三节现场研讨课,一场主题报告,之后即按年级划分备课团组,带着任务开始实战演练。半天时间集体备课,完成一组教材单元教学整体规划和四种课型的教学设计,之后立马面对全体老师展示备课成果,接受大家评议。

好挑战啊,这样快的节奏,这样高强度的劳作!

不少盟校老师Hold不住了,怯怯地想打退堂鼓。平时也搞集体备课,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

然而,联盟内阳光、浪漫、昂扬、温馨的团组文化,又让大家恋恋不舍。

咬咬牙,苦战一中午,精彩的展示如约而至。

授田骨干老师都“退居二线”,各盟校老师被推上前台。

“擦星星第一纵队”率先亮相,“梦想启航队”立刻跟进,“繁星队”、“燎原队”相继登场……

单元主题,目标要求,内容规划,课型设计,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理念、思路与具体课例相遇,终于碰撞出美丽火花。

尹华娥、王玉芳、郭宜敬、庄美英、祁建霞、王营营、陈艳丽、李娟娟、李滨滨、赵万青、丁春香、杨光涛,等等,一大批盟校精英脱颖而出。

会间休息时,无棣县信阳镇中心小学王希亮校长深有感触:“真该让老师们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感受一下这种火热的氛围!”

本来嘛,备课集训传递的就不只是教材研读、教案设计的技术。比技术更重要的,是那种能够感化心灵、激扬生命激情的团队文化。

分手时天色已晚,盟校老师互道珍重,缓缓步出报告厅。那首温馨熟悉的歌曲再度响起,让老师们忍不住驻足回望——

你曾对我说,

相逢是首歌,

分别是明天的路,

思念是生命的火。

相逢是首歌

歌手是你和我,

心儿是永远的琴弦,

坚定也执着……

第一次在线交流

生命需要盛典。而盛典,往往要依靠仪式来支撑。

语文课,如何更好地突出学科特点,上出“语文味”?

语文教学目标确定,如何突出语文本体性内容,避免学科特点不分明的问题?

针对备课集训中暴露出的问题,201441日下午,联盟组织了第一次在线研讨——

宗守咏 (524642698) 15:31:22 

各位老师,擦星星队伍就要出发了,准备好了吗?

授田张莎莎 (504873560) 15:31:50 

准备好了。

市西宣良青 (384268469) 15:31:51 

准备好啦!

高新区王德英 (321291493) 15:31:58 

准备好了。

三河湖一小王营营 (738221653) 15:32:01 

准备好了,带好了抹布和水桶。 

宗守咏 (524642698) 15:32:40 

好极了,语文课程整合联盟第一次在线交流现在开始!

宗守咏 (524642698) 15:33:10 

这次活动研讨的主题是——

一小任婴娟 (1148358566) 15:33:34 

语文教学目标确定如何更好地突出学科特点。

……

为了组织好这次在线交流,联盟提前发出通知,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教课文?教语文?》《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三篇文章,配发了相关研讨资料,要求大家认真圈画批注,记下自己的思考,提出疑惑或问题。

通知发出后,各盟校老师热情响应,200限额的飞信群一日爆棚,只好临时另建一个群,采用“同步传声”方式组织研讨。从下午1531分开始,到1815分结束,近三个小时的时间,聊天框内字面飞速滚动,稍缓瞬息便跟不上节奏。老师们敞开胸怀尽情交流碰撞,不同观点激烈交锋,独到见解、精辟认识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直到1830分,还有老师余兴未尽,迟迟不肯离线。老师们的研讨激情,着实让人感动。

通过这次研讨,我们引入了“语文本体性内容”“非本体性内容”两个概念,明确了一条“以语文本体性内容为主线组织教学”的基本思路,明确了三点认识:

1.课程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更不等同于课文内容。

2.课程内容有本体性内容、非本体性内容之别。

3.语文课应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线设计教学流程。

大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确定,方向、重点更加清晰了。

别开生面的“分站式研讨”

2014年上半年,各部门各机构组织的大型评选、检查活动特别多。

为了减轻集中研讨给正常教学带来的冲击,降低各盟校参加活动的成本,更大限度地激发各盟校自主研讨的积极性,联盟主动转变研讨方式,取消原定集中组织的二次备课集训,改为各盟校自愿结伙抱团组织“分站式自主研讨”。活动方式如下:

1.盟校自主确定研讨课型、课题,向联盟研发中心申请备案。

2.相邻两三处盟校自愿组合,联合商定课型、课题、研讨时间与方式,作为一站共同举办研讨活动。

3.研发中心根据盟校申请,安排分站研讨日程,组织相邻片区盟校参与观摩研讨。

4.分站研讨过程中,研发中心全程跟踪,协助盟校完善活动策划,提供咨询支持,帮助盟校编发活动简报,总结提炼特色成果。

4126月底,联盟结合盟校走访服务,先后组织了六次小型研讨,编发了六期活动简讯。联盟研发中心深入课堂听课,与盟校领导老师面对面座谈交流、现场研讨,帮助盟校总结经验特色,实地调研困难问题,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受到盟校领导老师的热烈欢迎。

201466,由滨城区第四小学、三河湖镇第一小学、梁才中心学校、秦皇台中心学校四家联合承办的“大单元主题教学课型研讨会”,在滨城区第四小学隆重举行,附近城乡十余个单位百名教师参与了研讨。滨城区第四小学杨静、三河湖第一小学王营营老师的以文带文课,梁才中心学校张景营、秦皇台中心学校马玲玲老师的读写联动课,展现了他们的最新思考,引发了与会老师的强烈反响。

课刚刚上完,学生还没离开会场,就有老师递上纸条,肯定执教老师的思考探索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研讨的目的就是寻求认识突破。引发不同的思考往往比达成共识更重要。

老师们真正进入了研究状态。

成长,不仅仅是学生

教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

“读写诵一体化”项目实施后,学生诵读积累、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除人教版教材内容外,配套教材《语文帮》诗文诵读积累就增加了7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超过200万字,远远超出课程标准诵读积累160篇(段)、课外阅读145万字的要求,学生语文素养大大提升。

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按照单元教学整体规划,本单元除学习人教版课本两首古诗、四篇课文外,还要通过晨诵、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自主阅读课诵读四首古诗、四首中外现代诗歌,阅读四篇中外美文,安排两到三次随文练笔,完成单元主题习作。多读多写的理念落到了实处。(附: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大单元主题教学整体规划表)

为了落实写字教学要求,整体识字课每节课安排10分钟指导写字;每天“习字一刻钟”时间,引入省教研室李家栋老师写字指导教材,与人教版课本生字书写指导相结合,既能巩固课内所学生字,又有助于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书法素养。

与大单元主题教学融为一体的“四环四学”生本道德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单元导读”课,学生自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和学习要求,通览整组教材,制定单元学习规划,绘制单元学习导图;“整体识字”课改变人教版教材一篇篇课文孤立识字的教法,单元整体识字与随文整体识字相结合,将识字教学“集约化”处理,把识字教学渗透到课文阅读、说写训练之中,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以文带文”课抓住课内外阅读资源的联系点,学一篇带一篇或多篇,感悟阅读方法策略,培养迁移运用能力;“读写联动”课抓准读写联动点,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联动发展;“自主阅读”课让学放手生应用课内感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自主阅读,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习惯;“主题习作”课在整组教材感悟写法、随文练笔的基础上,围绕单元主题独立习作;“基础训练”课通览整组教材,狠抓字词句段基础巩固,将双基训练落到实处;“分享展示”课对应“单元导读”课学习规划,反思整组教材学习情况,分享展示收获与成果。“独立自学——交流互学——点拨助学——反思悟学”贯彻单元学习始终,实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互助、自主实践与反思感悟、学生自学与教师点拨的有机统一。

“反思悟学”是“四环四学”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黄金两分钟”静默反思,学生不仅要梳理本节课理解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要反思是怎么理解、感悟、学会的;不仅要反思自己是怎么自主学习的,还要反思是如何利用同伴资源合作提高的;不仅要反思知识能力收获,还要反思自己的参与情况、合作效果。听过庞静老师分享展示课的老师,都对“梦想心语吧”的反思感悟环节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位被称为“男1号”的小组长。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该小组合作交流遇到麻烦,小组成员意见不统一,没有形成小组合力,分享展示效果受到影响。作为小组长他感受颇深,坦率、真诚的反思令现场听课老师为之动容。

尤为难得的是学生精神风貌的改变。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积极参与、大胆展示、互助共赢、相互欣赏、彼此包容成为课堂的流行文化。小组合作互助提高的机制、流程,随机抽取展示组的指导策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公平发展的机会,“教师霸权”、“优生霸权”在“道德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益的理念观照下被逐步消除。

与项目一起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

“读写诵一体化”改变了原来单元集体备课模式,颠覆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对一线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师们需要重新认识自我,不断调整自我、突破自我,成为课程研发的主人。

刘子煜是授田英才学园的语文级部主任。从2003年起,她带领她的姐妹团队不断攻难克艰,最早完成了单元导读、以文带文、读写联动、分享展示四大课型的思路构建,数次在备课集训、教研活动中展示团队成果,成为联盟中思想最活跃、贡献最突出的研发团队。在她带领下,每次重大活动冲锋陷阵的“耿老大”、“庞美人”,“化蚕成蝶”的张春霞,精心研发梅兰竹菊晨诵微课程的李雪洁,等等,一个个骨干脱颖而出。自称“菜鸟”的小姑娘崔文江,参加工作刚刚两年,都能在联盟备课集训中挑大梁,承担单元教学资源包的研发任务。

像这样快速成长的教研团队,还有杨光涛带领的秦皇台团队,王营营带领的三河湖团队,任玉伟、张秀丽带领的四小团队,高文光、董慧带领的梁才团队,张营营带领的渤海团队……

杨静老师性格内向,从教多年,很少在大型公开教学中一显身手。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道坎儿,每逢挑战来临都会身不由己地往后退缩。20145月的一天,教导主任任玉伟的几句话,却把她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内心矛盾的她犹豫再三,最好还是接下了分站式研讨会上公开执教的任务。几次备课研讨,几番试讲探索,多少个晨昏纠结焦虑,多少个夜晚辗转难眠,避无可避的她一次次突破自我,终于越过了那道坎儿,神情坦然地站到大庭广众面前。上课铃响的那一刻,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已挣脱了束缚压抑她多年的精神硬壳,享受到从未有过的心灵自由。

与“读写诵一体化”项目的美丽邂垢,激发了教师的生命激情,也为众多教师展现生命光华提供了舞台。“逼上梁山”的朱友红,“赶鸭子上架”的郭宜静,“羞涩成长”的陈艳丽,主动蜕变的马玲玲,敢于挑战名师权威的门连进,家人住院做手术仍不言弃的“丑小鸭”王营营,执着认真的王德英,“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田守华,“让孩子们当一回诸葛亮”的王丽娜,以个人身份加盟活动的田希诚、张丽梅、宋代军……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

20146月,联盟发出《“我与读写诵一体化”故事征文大赛启事》,引导大家反思成长历程,叙写课程故事,唤醒成长自觉,提升生命感悟。

还仅仅是开始

“语文读写诵一体化”项目启动不足一年,联盟规模迅速扩大,加盟学校已由最初的3处发展到20余处,影响扩展到5个县区,直接受益的学生将近15000人。

我们起步太晚。

一切,还仅仅是开始……

                                               20141011日(发表时有删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