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纪录片《世界的孩子》有感
(2020-02-17 18:01:55)
标签:
教育 |
疫情期间,除了每天的微信打卡,填写学生身体健康日统计表,我也在在积极寻找一个既能促进英语能力,又能了解新事物的东西。网上看到了一个叫做《世界的孩子》的记录片,共8集,让我了解了美国的一些教育情况。就像记录片中所描述的那样,美国的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们的
academic achievement,还注重学生们的art & sport
achievement。这显然不同于我们的教育,身为一线教师,不得不说 we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score.回顾13年前,我自己没有真正上过体育课,没有老师教我们踢足球,只是自己在学校操场上做些广播操、跑跑步、热身活动等。剩余时间自己可以自由安排。如今作为初三班主任的我,每天要带学生们练习足球,和跳绳。主要原因是这两个体育训练更容易得高分。学校的体育老师做专业指导,班主任监督学生们做。看完这个纪录片,我也在思考:平日里在自己监督下进行体育训练的学生们,是否有一种享受体育的快感?还是感觉像是完成任务或命令?说实话,我很羡慕现在的学生们还可以玩足球,但是他们只是处于玩个皮毛的阶段,足球运动背后的体育精神、团队精神,他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只要会考试,能够升学,就是好的。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去组建自己的球队呢?我们的体育专业教师有限,场地不达标......等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性,都无法取得新突破。而部分学生也是滥竽充数,在这一点上,我有所目睹,体育老师让脚侧踢球,可有的学生就是不听,胡乱踢球,不听指挥,根本达不到训练的效果。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强调我国要推行终身教育,在未来教和学的关系将会发生改变。学生们如何发问,怎样选择自己的兴趣?这需要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启蒙。在基础教育阶段,有群学生叫做留守学生,他们学习不好,知识不牢,他们大部分不能够升学,过早的流入社会,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他们的个人素质的提升,与品质发展,将会影响一代或两代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的社会功能意义重大,通过对个人的教育,进而推动社会的变迁与流动。而中国家长的焦虑与过度期望也会让教育更加的功利化,如何去引导家长保持正常的心态也是教师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
写于家中
2020年2月17日 晚
前一篇:疫情中的生活体会
后一篇:余生很贵,不必浪费时间去解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