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歌台暖响”与“舞殿冷袖”新解
(2015-08-13 13:23:06)
标签:
转载 |
分类: 高三教学 |
“歌台暖响”与“舞殿冷袖”新解
江苏扬州市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二册》(2005年12月)第六单元,选有杜牧的骈体文名篇《阿房宫赋》,(P112)文下注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宫人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乐的样子。[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意思是说,宫人在殿中跳舞,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二》(2005年6月),也选有此文,文下对这两句的解释与人教版的也是大同小异:[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指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暖。[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指人们在殿中跳舞,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笔者以为,此处虽然简短,仅仅有四小句,寥寥十六字,但至少有四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与重视:
(1)
(2)
(3)
(4)
查阅《辞海》(缩印本·音序)①,“响”的义项有四,①回声②声音③发出声音④声音宏亮。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②,“响”的基本义项有二,①回声②声音;引申义也有二,①声音大,宏亮②发出声音。
因此,“响”在此处应该看作是一个名词,作“声音”讲;而不能如人教版或苏教版所认为的“响”是一个动词,作“响起来”解释。实际上,“响”作为名词使用,在古汉语中,如: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声音)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声音)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回声一样)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声音)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声音)
渔歌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声音)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声音)
所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这样注解似乎应该更好一些,它的意思是说:宫人在台上唱着歌曲,使声音(歌声)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明媚时那样融和;宫人在殿中跳着舞蹈,使舞袖飘拂(充满)着冷意,如同风雨交加时那样凄冷。
附注:
①《辞海》(缩印本·音序)P1857,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P309,商务印书馆,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