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二组:《图形的旋转(二)》教学反思

(2015-04-01 00:20:44)
标签:

股票

分类: 教后反思

让追问成为一种课堂常态

——《图形的旋转(二)》教学反思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洪背清

《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本学期,数学教研二组的老师们围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的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话题开展校本行动研究。下面我结合“图形的旋转二”一课的教学谈如何将提问与追问相契合。

“图形的旋转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并且能在方格纸上将线段绕某一点旋转9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绕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为了突破难点,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预设,我精心准备问题,并且随时洞察学生的学习进程,用及时、准确、连续的追问促使思维的火花迸发。

片断一:追问激发探究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始,我通过趣味练习——找一找以下图形分别是绕哪个点旋转而成的。在学生找出中心点时,我追问:“你们是怎样很快判断出这些图形绕哪个点旋转的?”这一问,加深了学生对旋转中心点的性质的理解。实践证明,适时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到好处的追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学生思考的延续性。

片断二:追问展现思考过程 

有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提问之后不断追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为了使提问与追问更好地契合,在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讨论并交流得出“画小旗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要从哪入手开始画时,我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先画旗杆?”、“画旗面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好为后续接下来画三角形ABC的旋转埋下伏笔。

活动二: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当学生纷纷汇报“先旋转哪一条线段”时,我进行以下的追问:“可以先旋转线段AB,还可以先旋转哪一条线段?”、“为什么不先旋转线段BC?”此举目的,与学生一起厘清图形的旋转的画图步骤。

活动三:画出三角形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这一活动是本课的难点。为攻克难关。我与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不先旋转线段BC?”、“画线时,要先想想从哪一条入手比较容易。”

最后,当学生学会按要求完成任务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旋转前、后的这两幅图,讨论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通过一步步的追问,学生不仅学会画图,还知道图形旋转后的性质。

我们知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偶尔会存在不够严谨、逻辑不够清晰等现象,而通过教师及时的追问,可以使学生及时的还原思考过程,把问题解决得更严谨、更清晰、更有条理。

总之,教学中,我们在提问中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还要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抓住生成的资源,通过追问将其放大、点燃,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理解,而且在连续的追问中促使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