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湖鱼山花话复制

(2025-03-03 08:37:17)
临湖闲逛思量子,湖鱼山花话复制
前几天一直在思考量子力学引发的哲学问题。既然海森堡薛定谔发展量子力学,把波粒二象性作为核心内容。
那么,传统的计算机用比特表示0和1的信息,量子计算机用量子比特(qubit)同时处理0和1的叠加态。象光子既是波又是粒子一样,叠加样子计算机同时处理大量可能性,大幅提升计算速度。一个量子比特是0或1,叠加态量子比特:|屮)=a|0)+B丨1)。a和B是复数,表示量子比特处于a|0)和B|1)的概率。
量子叠加的本质是量子态的不确定性,直到被观察时,才会“坍缩”为某个确定状态。
海森堡观察微观电子量子具有不确定性,为此得出不确定性原理,我们不能同时精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微观粒子表现为波还是粒子取决于我们的观察方式和实验条件,也即是我们如何观察它。我们无法知道粒子1在观察之前的真实状态,但能够知道它在观察之后的坍缩结果。我的无法得到电子在观察之前的真实位置,只能通过观察得到它的位置。无法知道它到底是波还是粒子,只能通过实验观察它表现为波还是粒子。
上面现象与本质的分离,令人困huo,实在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尽管我们无法完全认识它。实证主义认为,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世界,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建构主义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观察和理论建构的,世界的本质是可能的,建构的。康德思考比较成熟,物自体不可知的,我们能观察到的是物质的现象。现象学比较流行,从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让一吕克.马里翁。最后那位马里翁有些意思,他认为现象太丰富了,该对现象进行第三次还原,认为揭示现象的给予性比描述现象更有意义。还原越多,给予越多。某些现象的丰富性和强度超出了主体的一项框架,称为饱和现象。量子叠加的本质的量子态的不确定性?还是量子态的饱和现象?是两个解释框架。前者用实证的坍缩解释,后者用饱和现象解释。实际上,哪里有给予性,哪里就有溢出性,哪里有饱和性,哪里也有溢出性?这种溢出也许是坍缩的状态,也许是马里翁的神圣启示。也许是其它……
这个世界是丰富的,物质的形态千变万化,自然山川秀丽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雕塑而成,社会层面的企业家成就也是各种因素和际遇汇聚而成的,1000个成功的企业有1000种成功的案例。量子力学给予人的启示,每个量子都有每个量子的坍缩状态……,只是际遇,不是宿命。所以,自然界的隽美山川不能用神工鬼斧复制,成功的第一代企业家不可能为第二代所复制……一代人有一代人坍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给予与溢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