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3

(2025-02-27 09:03:04)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苏轼)
昨天收到新春第一件礼物,自己送给自己的礼物一褶皱画派山水作品,里面无穷无尽景物,其中有六头牛,比《五牛图》还多一头,寓意特别好,又是正月十五,增添无限期望。
前一段时间读大咖论文,其中有“后启蒙认知褶子”“交互性主体拓扑坍缩”等概念,读得一头雾水。后来一查之下,才知“后启蒙认知褶子”源于德勒兹《褶子:莱布尼茨与巴洛克风格》,“褶子”指事物内在的复杂性,通过折叠展开的动态过程。隐喻知识通过复杂折叠(记忆重构、感知错位)形成拓扑结构的非线性积累特征。
经济学往往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哲学则反过来,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明明是认识的复杂重组重构与创新,却说得又是褶皱,又是拓扑,又是坍缩。真是“先把自己搞糊涂,然后把别人搞糊涂,最后把世界搞糊涂。”读了该文之后,不仅没明白,额头反而多了两首褶皱……
褶皱又让我想起吴道子“衣带当风”或者“吴带当风”。吴道子才是大师,未描述物理世界的褶皱,通过线条的抽象韵律表现了“东方美学有的褶皱范式”,既是风的痕迹,也是笔墨的呼吸,更是去形而下的褶皱,走向形而上的道的视觉盛宴,“非褶皱的褶皱”恰恰是东方哲学“以无表有”“以虚表实”的“得意忘象”“以象表意”朴素辩证美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