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问题意识
(2024-02-26 10:29:19)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时代的每一个间隙,都是一座意义的金山。读书要有问题意识,找到问题意识,得有一套读书方法。
中国有一本书叫做《古今名人读书法》记载了很多名人读书的方法。有的实用,有的不敢恭维。比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侯均说,“每读书,必熟诵……侯均要人读一本书,诵一千遍。现在是信息时代,每本书读一千遍,能读几本书?
陆九渊说,读书意旨。读书读出意义旨归。读书只求得文字表面的意义是小孩的收获,文字背后的意义、精神旨归才是大学问。
朱熹说,读书得间。文字之间是有缝隙的,缝隙之间有巨大意义。后人概说,“读书得间”是“读有窍门”“书有法门”,似乎相近,实有不同。读书真有窍门,不同之人,不同收获。朱熹又说,天上打雷与蛤蟆有关……
陈善说,读书不能死在言下。活学活用,进出自如,始入终出,深入浅出,不钻牛角尖。
中同社会科学院赵老说,要带个小笔记本,记录灵感。灵感来了,就要抓住它,记录下来。张载也说过,“不思还塞之”。读书有灵感则摘记下来,否则,灵感消失,灵感之路堵塞。
所以,条条道路通罗马,到了罗马以后,信仰归教皇,世俗归凯撒。读书方法很多,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时代的每一个间隙,都是一座意义的金山。读书要有问题意识,找到问题意识,得有一套读书方法。
中国有一本书叫做《古今名人读书法》记载了很多名人读书的方法。有的实用,有的不敢恭维。比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侯均说,“每读书,必熟诵……侯均要人读一本书,诵一千遍。现在是信息时代,每本书读一千遍,能读几本书?
陆九渊说,读书意旨。读书读出意义旨归。读书只求得文字表面的意义是小孩的收获,文字背后的意义、精神旨归才是大学问。
朱熹说,读书得间。文字之间是有缝隙的,缝隙之间有巨大意义。后人概说,“读书得间”是“读有窍门”“书有法门”,似乎相近,实有不同。读书真有窍门,不同之人,不同收获。朱熹又说,天上打雷与蛤蟆有关……
陈善说,读书不能死在言下。活学活用,进出自如,始入终出,深入浅出,不钻牛角尖。
中同社会科学院赵老说,要带个小笔记本,记录灵感。灵感来了,就要抓住它,记录下来。张载也说过,“不思还塞之”。读书有灵感则摘记下来,否则,灵感消失,灵感之路堵塞。
所以,条条道路通罗马,到了罗马以后,信仰归教皇,世俗归凯撒。读书方法很多,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前一篇:1-26天之道,利而不害
后一篇:1-28思想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