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2022-11-07 08:35:33)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一刘禹锡
唐代中晚期诗人刘禹锡,有诗豪之称。他的诗一改大历、贞元诗人小家子气的风格,走向豪放。诗境开阔,景象万千。“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刘禹锡的豪放风格也影响了苏东坡。这是后话。这里从感激涕零说起。
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藩镇割据一方,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发动了叛乱,唐宪宗采纳裴度意见。裴度力排众议亲自前往平定淮西叛乱。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刘禹锡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写下《平蔡州三首》“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成语“感激涕零”也就流传至今。
唐宪宗命令韩愈写了平淮西碑文,立于蔡州,以纪平淮西之功。但是未过多久,唐宪宗又下令抹平韩愈的碑文。让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于是就出现了两块平淮西碑文。
《旧唐书》说韩愈碑文多书写皇上和文臣裴度的功劳,而没有多写武将李愬的功德。令李愬不满,其妻是唐安公主女儿,宪宗表妹,所以就向皇上诉说了那个碑与事实不符,于是才有,唐宪宗令段文昌重撰碑文。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唐朝抹掉韩愈的碑文,是因为唐朝晚期需要鼓励武将维护国家统一。在尚武的环境下,就是要歌颂武的功劳,所以,段文昌的碑文受到了热捧。相反,韩愈的碑文却受批判。因为他笔墨着重于赞美皇帝和文官宰相裴度。大文豪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曾嘲讽韩愈平淮西碑,但是到了晚唐,诗人李商隐都赞扬韩愈的兵王,并作诗歌歌颂,将韩愈的碑文比做汤盘孔鼎。苏轼在被贬黄州路上,在淮西写巜平淮西碑》称“千古残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每个人心中有一杆称,尽管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苏轼等对巜平淮西碑》褒贬不一,但千古文章,百年之后,自有公论。韩愈维护中央权威,歌颂国家统一值得称颂
唐代中晚期诗人刘禹锡,有诗豪之称。他的诗一改大历、贞元诗人小家子气的风格,走向豪放。诗境开阔,景象万千。“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刘禹锡的豪放风格也影响了苏东坡。这是后话。这里从感激涕零说起。
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藩镇割据一方,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发动了叛乱,唐宪宗采纳裴度意见。裴度力排众议亲自前往平定淮西叛乱。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刘禹锡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写下《平蔡州三首》“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成语“感激涕零”也就流传至今。
唐宪宗命令韩愈写了平淮西碑文,立于蔡州,以纪平淮西之功。但是未过多久,唐宪宗又下令抹平韩愈的碑文。让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于是就出现了两块平淮西碑文。
《旧唐书》说韩愈碑文多书写皇上和文臣裴度的功劳,而没有多写武将李愬的功德。令李愬不满,其妻是唐安公主女儿,宪宗表妹,所以就向皇上诉说了那个碑与事实不符,于是才有,唐宪宗令段文昌重撰碑文。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唐朝抹掉韩愈的碑文,是因为唐朝晚期需要鼓励武将维护国家统一。在尚武的环境下,就是要歌颂武的功劳,所以,段文昌的碑文受到了热捧。相反,韩愈的碑文却受批判。因为他笔墨着重于赞美皇帝和文官宰相裴度。大文豪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曾嘲讽韩愈平淮西碑,但是到了晚唐,诗人李商隐都赞扬韩愈的兵王,并作诗歌歌颂,将韩愈的碑文比做汤盘孔鼎。苏轼在被贬黄州路上,在淮西写巜平淮西碑》称“千古残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每个人心中有一杆称,尽管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苏轼等对巜平淮西碑》褒贬不一,但千古文章,百年之后,自有公论。韩愈维护中央权威,歌颂国家统一值得称颂
前一篇:11-7潇洒相辉映
后一篇:11-5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加载中…